无金融,不神州
但是,神州上市后不久,股价便掉头向下,一直持续至今。
来源:富途
港股投资者救了神州,但神州没有救港股投资者,因为里面的一帮人正忙着玩资本运作,孵化新项目。
2015年1月28日,神州联合第三方公司优车科技推出一个互联网出行品牌--神州专车;
2016年1月,神州优车正式成立,原神州专车相关资产、业务、债权债务及5家子公司100%股权全部置入;
2016年4月12日,在经过一系列引入外部投资运作外,神州优车正式向全国股转系统公司递交了新三板挂牌申请,7月21日,正式登陆新三板
上市后,神州租车在优车的持股有15年的9.35%逐渐稀释到现在的6.27%,而优车的实际控制权则掌握在大股东陆正耀手里,其本人以及持股平台,持有接近30%的股份,持股最新市值134亿,超过神州租车的总市值(129亿)。
神州优车无疑是一块大肥肉,但是当初却是出世于神州租车的襁褓,长大成人后却马上脱离神州租车,大部分的神州租车原股东,没有享受得到当中的收益,最得益的,还是神州的大股东-陆正耀。
当然,这并没有违法资本市场的规则,但看看腾讯,在内部孵化巨无霸--微信之后,并没有拆分,而是和新老股东一起,分享微信带来的收益,时至今日仍旧源源不断有回报,可谓生于斯长于斯,饮水思源。
相比之下,神州大股东就跳过精致利己了。
而且,神州优车上市之后,陆正耀的汽车出行布局就围绕神州租车、神州优车迅速展开,这两家公司近年来进行了连续的股权腾挪和关联交易。
2016年3月16日,二者签订的关联框架协议,神州租车负责采购车辆,并出租给神州优车,而依靠这种模式,神州优车成长为仅次于滴滴出行的网约车巨头。
购置车辆的神州租车属于重资产,而神州优车则从事轻资产运营,换言之,巨大的成本和风险都丢给了神州租车,而神州优车则优哉游哉,因为无需承担这些成本和风险而成长迅速。
2016年~2017年,神州优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达到58.45亿元和98.56亿元,其中2017年大增68.62%,净利润更是一路看涨,并于2018年成功实现盈利。
来源:wind,神州优车净利润情况
相比之下,神州租车17年的营收增长率为19.57%,不及神州优车的1/3,净利润增速更是大幅下滑近40%,到2018年,净利润继续大跌67.1%,来自神州优车的租车规模缩小,导致神州租车的车队租赁收入同比大减32%,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运作之后,神州租车的投资者才发现,自己贡献的,除了优车的初始资金,还有无私为优车当了一回回的苦力,而最后的收益,就大部分留在陆正耀这些大股东兜里。
共患难易,共富贵,没门。金融玩家坐镇,
瑞幸会向何处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金融是来钱最快的行业之一,是一条最容易走的路,玩的溜的话可以完虐老实做实业的人,尝过甜头后,说要放下,谈何容易,更何况是金融基因已深入骨髓的神州老板。
现在,就是这样一群来自神州的金融大玩家,把持着瑞幸董事会,他们可以把一间烧钱流血的公司已最快速度推向二级市场,大业已成,弹药(资金)充足,现在又传出更名“投资”一事。
那么,你会相信他们每天都在琢磨着如何为你冲一杯香浓的咖啡,亦或是喝着咖啡,商讨着如何孵化下一个项目?
回归到瑞幸改名投资,孵化新项目没有错,我也相信这样一群投资大咖,要孵化出下一个神州优车,甚至下一个喜茶,都不会是难事,但问题是,在新项目离开襁褓,茁长成长,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际,难不成陆正耀们又故伎重演,将其变成仅仅是几个大老板们的“王国”,而一众瑞幸的普通投资者,充其量只是一群无私奉献的“活雷锋”。
最后只能暗自感叹,玩套路,还是比不过福建老板啊。
(来源:腾讯 丫丫港股圈)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瑞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