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历经29场诉讼的拉锯战让宗庆后看清了达能的真面目,“达能并购娃哈哈以及中国其他一些大企业的行为,不是为了将这些企业经营壮大,而是为了资本运作——将中方企业股权低价收购后再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或上市,以套取巨额资金和利润”,“到时娃哈哈两万员工怎么办?娃哈哈这个品牌怎么办?”
或许是旷日持久的“达娃大战”伤透了宗庆后的心,他对资本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
多年来,很多人劝他上市,举出上市的种种好处,他都充耳不闻。坚称“娃哈哈不差钱,我们绝不上市”。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商界硬汉也有自己柔软的一面——女儿宗馥莉。
虎父无犬女。熟悉宗馥莉的人都知道,她在内部永远都是一副“铁娘子”风范。连宗庆后自己都说,“她比我都强硬”。
而她也没有让父亲失望。
2004年,宗馥莉回国,开始参与到娃哈哈的内部事务当中。她没有直接以“少东家”的身份进入决策层,而是从基层的生产管理做起,一步步建筑自己的商业版图。
带着父亲给的1000万美元创业资金,宗馥莉大刀阔斧地对原本负责娃哈哈饮料OEM代加工业务的宏胜饮料集团进行资源整合,积极开拓市场。
十余年间,她摸透了饮料生产的各个环节,从专业制瓶制盖、食品饮料设备制造,到饮料印刷包装,再到香精香料加工,将下属企业扩展到全国16个生产基地,36家分公司。
“我的强项应该就是开工厂,”她曾开玩笑,“一年之内我可以开五个工厂”。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到2012年,宗馥莉执掌的宏胜集团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30%,到2012年,宏胜集团年营收超过80亿元。如今,宏胜集团营收超过百亿,贡献了整个娃哈哈集团约三分之一的销售额。
宗馥莉一直努力证明自己。“我在宏胜十年的积累是我一脚一拳去开拓出来的,从跟政府谈判买地开始,到所有的生产线采购,到所有的安装调试,以及所有产品出来都是我一手做的,父亲并没有帮助我什么。”
宗馥莉自小比同龄人更渴望独立。16岁那年,她主动提出去美国读书,希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希望去国外读书,做这个决定时我就承担它所有后果。这个经历让我学到很多,包括自己的独立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对我有很大帮助。”
在娃哈哈,宗庆后的老臣们习惯私下喊她“公主”。但她不希望自己永远是个隐于父亲光环下的公主。她更喜欢被人称作“Kelly”,这是她在美国求学8年期间的英文名。
海外求学经历,使宗馥莉形成了一套西方化的处世逻辑——直接,效率,以及自我。
她与父亲的思维模式和行动准则迥异,管理风格也截然不同。“当80后女儿站在40后父亲身边,早餐本身就是一种中西差异:父亲吃大饼油条,女儿吃面包牛奶。”《中国企业家》杂志如此形容。
在宗馥莉看来,这是时代造就的必然结果。“在改革开放初期,有智慧、勇气、胆子大,凭直觉,单枪匹马就能闯出来。”宗馥莉说,自己更加注重规则,讲流程,喜欢团队合作。“一个团队需要各色各样的人,各自承担一部分角色,共同商量,统一思想,规避风险。”
在“大饼油条”和“面包牛奶”的相爱相杀之中,宗庆后和娃哈哈都在悄然改变。
也只有这个“穿Prada的女魔头”才能治住她那个倔强的老爸。
父女携手因此成为娃哈哈蜕变的契机!
【4】
2018年,宗庆后积极推动娃哈哈的改变:重新进军保健品行业、与拼多多合作、试水社交零售……
但宗庆后也说,“我们很谨慎,要充分考虑,不能把主业拖垮”。他不想重蹈覆辙,再踩当初多元化的坑。
知名媒体人迟宇宙在宗庆后个人传记《万有引力原理》中称宗庆后是“温和鹰派”。在这个消费和渠道风云突变的时代,他也的确尝试着在娃哈哈内部进行一场温和的变革。
在女儿的影响下,宗庆后开始尝试改变自己坚守多年的方法论,管理端尝试放权、渠道端试水互联网、电商。
过去,宗庆后管理公司事无巨细,样样都要把关。迟宇宙曾将宗庆后管理公司戏称为“帝王批阅奏章”。
不过,前不久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宗庆后的态度明显改变。“他们都说我比较独裁,过去我管得的确太细,造成员工对我的依赖,现在我也在逐步改变管理方式,也在进行流程改造,这些年娃哈哈也在培养管理中层了。”
按照宗馥莉的说法,在娃哈哈集团,她和父亲有大致的分工:她负责生产管理,宗庆后负责市场营销。与此同时,宗馥莉还在娃哈哈的年轻化、国际化和资本化等方面做出积极尝试。
宗馥莉对待互联网和资本的态度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宗庆后。
作为“互联网土著”,宗馥莉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她的影响下,娃哈哈开始尝试拥抱互联网。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娃哈哈在2018年推出的“天眼晶睛”发酵乳并未选择传统线下渠道,而是依托IP做起了社交零售——也就是微商。2018年以来,娃哈哈更是积极寻求跟拼多多、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的合作。
宗馥莉试图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糖果的故事可以看做是她与资本市场的首次触电。尽管结果有些出人意料,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对资本市场的兴趣和期待。
在宗馥莉看来,娃哈哈上市是一个正常之举。“未来,只有跟资本市场相结合才会走的更远,这是每一家公司都要做的。”
2018年底,宗馥莉出任娃哈哈品牌公共部部长,从幕后走到台前。从AD钙奶味奶心月饼、炫彩版营养快线、再到跨界彩妆盘……娃哈哈出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变化。
甚至于,宗庆后“娃哈哈绝不上市”的态度也有所转变。
2017年11月,在娃哈哈的三十周年庆典上,他一改往日“绝不上市”的态度,公开表示“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在适当的时候也会考虑”。
不过,有一点宗庆后始终未变——艰苦朴素的企业家精神和坚守实业的文化根基。
时至今日,娃哈哈的总部仍矗立在距离杭州老火车站不远处的清泰路160号。仍是当初那座6层小楼,跟它的主人一样低调、朴素。如果不出差,宗庆后每天在这里办公,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一周七天,雷打不动。
创业31年来,宗庆后始终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一年中,他有两百多天奔走在一线市场,要么在新项目投产的基地,要么在销售市场。
宗庆后的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放着各种地图,从不同国家,到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再到高速公路、城乡公路网,地图上通常都做满了标记。他自诩可能是全世界喝过饮料最多的人,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尝遍当地的饮料,他的办公室、仓库摆满了各种空饮料瓶。
2003年,正值非典爆发,其他企业大多放假休息。宗庆后只身一人从香港来到云南,一连考察了昆明、大理等多地市场。考察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别人收缩的时候,娃哈哈要主动进攻,把产品切到终端,抢先一步占领市场。
事实证明,宗庆后实地调研后作出的决定总能带来奇效。即便后来成为首富,他也永远是那个最仔细的市场调研员。
一件普通的夹克衫,一双黑布鞋仍是他的标配,“布鞋首富”本色不改。在娃哈哈,他的节俭是出了名的,据说一年花费不超5万。
固步自封对企业来说相当危险,但一家企业的灵魂和文化根基同样重要。在变与不变的微妙平衡中,娃哈哈似乎找到了迎接第二春的钥匙。
2018年,娃哈哈营收468.9亿元,这是自2014年以来,业绩首次恢复增长。
“金色的朝阳从窗子里流了进来,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楼前的白杨,确实粗了一点,但看上去也是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时令正是冬天,叶子落尽了;但是我相信,它们正蜷缩在土里,做着春天的梦。”
这是宗庆后曾在《朗读者》节目中朗诵过的季羡林的《八十抒怀》中的一段,或许也是娃哈哈当下的真实写照。
(来源:华商韬略 杨凯)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