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一石激起行业千层浪,后有步长制药董事长陷斯坦福大学招生丑闻,年度80亿元巨额销售费用令人瞠目。医药行业乱象在舆论风波中被推向台面,监管之手适时而来。
近日,财政部官网发布通知,决定于今年6-7月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77家医药企业进入抽检名单。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药企销售费用、成本和收入、采购返点、虚开票据等。
在医药行业的各类沉疴顽疾中,高企的销售费用与商业贿赂频发一直备受关注。在这份77家医药企业名单中,涉及二十余家A股上市药企,其中包括华润三九(000999.SZ)等在内的5家公司在2018年销售费用超过60亿元引发关注。
销售费用占营收48%
打开华润三九2018年年报,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34.28亿元,同比增长20.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2亿元,同比增长10.0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9.11亿元,同比增长19.55%。
其实,这是华润三九近五年交出的最好成绩单。然而,销售费用大幅上升,2018年高达64.69亿元,同比增长36.18%,销售费用率上升至48.17%。实际上,多年来华润三九销售费用率已居高不下。2015-2017年,华润三九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6.77亿元、32.80亿元和47.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89%、36.51%和42.72%。
值得关注的是,在华润三九2018年的销售费用中,市场推广费用由2017年的28.29亿元增长至43.66亿元,增幅超50%。市场推广费用为何如此之高?华润三九称,2017年以来,随着“两票制”等政策推行,华润三九销售费用率增长主要受处方药业务中的合作推广模式占比提升,以及自我诊疗业务增长影响;另外,在辅助用药目录政策和招标降价等压力下,中药注射剂等非临床一线用药品种的销售和推广面临困难。
“两票制”主要针对于处方药,改革后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此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企业将渠道网络下沉,需要付出骤增渠道建设成本,终端推广与维护的高企费用也将占用企业大量的现金流。另一方面,企业将直接面对药品终端——医疗机构,而占据较强话语权的后者通常具有较长的账期,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两票制之前是多重销售渠道,通过合作或外包的外部体系完成市场推广,低价出货,销售费用率较低。两票制后,出厂开票直接开到进医院的价,高开高返,整个销售费用被拉高,而这部分费用就可能包含商业贿赂和回扣。药品出厂价升高,所以税收也比之前高很多。”
重金砸出的品牌
财政部此次前所未有的医药行业抽查行动即将拉开帷幕,行业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及机遇。在两票制全面落地的背景下,不仅仅是药品流通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市场竞争也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药企不惜花重金打造品牌效应。
华润三九前身为深圳南方制药厂,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健康服务。分业务来看,华润三九业务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自我诊疗(CHC)和处方药业务,在2018年,前者占营收约49.64%,后者占公司营收约46.14%。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华润三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