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插座、面板行业的龙头企业,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牛集团”)IPO终于在排队7个月后,有了新的动向。
日前,公牛集团在证监会网站披露招股说明书,本次拟登陆上交所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募集资金48.87亿元,主要用于公司墙壁开关插座、转换器等主营业务相关的投资项目。
对于公牛集团来说,上市是公司快速壮大发展的重要一步。若以此次IPO的募资额与股比计算,公牛集团目前的估值约为489亿元,公牛集团创始人阮立平、阮学平兄弟身家已达422亿元。
2015年-2017年,公司连续大手笔现金分红,上述两股东累计分红32亿元,占公司同期累计归母净利润的87%。此外,近三年,公司净利润累计达43.69亿元,却没将其投入再生产,而同期累计耗资56.5亿元买理财。
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公牛集团IPO前突击分红,却对内不肯将净利润投入再生产,性质极其恶劣,为了上市圈钱的嫌疑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公牛集团还身陷侵权纠纷,原告通领科技开出10亿元人民币的天价索赔金额。
5月30日,长江商报记者就以上问题向公牛集团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前对方未予以回复。
两股东3年分红32亿
小小的插座,也有大大的生意。
5月23日,公牛集团更新了IPO申报稿,新增了2018年的数据。本次IPO,公牛集团拟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募资48.86亿元,主要用于公司墙壁开关插座、转换器等主营业务相关的投资项目,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公牛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3.66亿元、72.4亿元和90.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07亿元、12.85亿元和16.77亿元,合计43.69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约为12.14亿元、12.01亿元、15.56亿元。
此外,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之间,公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分别高达17.7亿元和11.6亿元和19.1亿元。每年十多亿的利润,公牛并没有进行扩大再生产,而是悉数购买理财和进行投资,3年间,公牛集团投入理财产品和私募基金等相关产品资金分别高达21.3亿元、13亿元和22.2亿元,合计56.5亿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月赚上亿的公牛集团净资产仅有32.5亿元,总资产51.6亿元,在数额上也就比报告期的累计净利润多出近8亿元。此外,公司账面上的现金也并不多,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牛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余额仅为2.18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其实公牛集团相当部分的利润已被用作分红。近四年来,除了2018年未进行利润分配,2015年,公司现金分红5亿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50%;2016年,公司现金分红5亿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5.6%;2017年,公司现金分红22亿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171.21%。
统计下来发现,公牛集团3年累计分红高达32亿元,占公司3年累计归母净利润的87%。其中,2017年公司净利润下降,却一口气分了22亿,是分红最多的一年。此举被市场质疑IPO前突击分红。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牛在2017年前的股东仅为阮立平、阮学平兄弟,所以32亿元的分红均归两人所有。
公牛集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家族企业。招股书显示,阮氏家族成员合计持有公司股权96.63%。公司实控人阮立平、阮学平二人合计持有公司股权95.876%,二人的姐妹阮亚平、阮小平及阮幼平,通过凝晖投资合计持有公司股权0.754%。
阮氏家族累积获得高额分红,公牛集团近年来没有将净利润投入再生产,在每年都有超10亿元闲置资金的情况下,公司为什么还要募资48.87亿元?
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公牛集团IPO前突击分红,却对内不肯将净利润投入再生产,性质极其恶劣,为了上市圈钱的嫌疑很大。这样的公司上市后管理层是否会对公司负责,很值得怀疑。”
在他看来,“公牛集团理财产品并非稳赚不赔,未来或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不良影响。实际上,目前大部分公司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最终却流向了信托计划。而近年来频频出现的信托计划延期兑付、债券违约等状况,说明公司投资理财的风险亦不容忽视。”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公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