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牌新三板的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运汽车”)于2018年12月28日向证监会递交了招股书申报稿,意欲叩开创业板的大门,显示了其欲在资本市场求得发展的“勃勃野心”。
然而随着IPO大幕的拉开,大运汽车背后的“伪高新”、产品严重违规、官司败诉列被执行人等诸多问题也让人大跌眼镜。
研发投入不达标涉嫌“伪高新”
成立于2007年的大运汽车,主营商用车制造相关业务。
2015-2017年,大运汽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33亿元、57.95亿元、88.42亿元,2016-2017年分别同比增长73.86%、52.59%。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42亿元、0.4亿元、5.48亿元,2016-2017年分别同比增长-5.42%、1,276.18%。
2018年上半年大运汽车的营业收入为43.17亿元,同比增长-11.14%,同期净利润为1.25亿元,同比增长-45.59%。
近年来大运汽车业绩增长较快,尤其2017年净利润激增,从负增长到近13倍的爆发式增长犹如坐过山车。然而在2018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却双双跳水,似有业绩不稳迹象。
值得一提的是,头顶高新技术企业光环的大运汽车,或名不副实。
2015-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大运汽车的研发投入分别为7,181.25万元、11,659万元、15,317.08万元、9,558.7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15%、2.01%、1.73%、2.21%,均低于3%。
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
由此看来,连续多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大运汽车,似乎徒有虚名,让人怀疑其所谓高新技术企业的含金量。
而大运汽车涉嫌“伪高新”,或将面临补缴巨额所得税的风险,并且一旦未来不能继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带来的税收优惠,其业绩也恐将受影响。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大运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