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开支暴增
长和实业萌生退意的背后,是和黄中国医药在近些年研发开支不断飙升,亏损额不断扩大。
和黄中国医药在招股资料中称,公司是一家位于中国、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主要开发治疗癌症与自身免疫疾病的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疗法。目前,公司拥有一支约420人的研发团队,有8个正处于或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候选抗肿瘤药,其中5种已经开始全球多中心临床开发。
2018年11月,和黄中国医药历时12年研发的首个抗肿瘤靶向新药呋喹替尼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销售,用于治疗三线转移性结直肠癌。这是迄今为止和黄中国医药在自身研发平台上开发上市的唯一的一款新药。
随着沃利替尼、索凡替尼等多个候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和黄中国医药的研发成本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16―2018年,和黄中国医药的研发开支分别为6687.1万美元、7552.3万美元、1.14亿美元,分别占其当年营收的31%、31.3%、53.3%。而据招股资料给出的指引,预计2019年的研发开支会增加至1.6亿―2亿美元。
事实上,与众多研发型生物医药企业不同,和黄中国医药除了研发创新平台之外,还有一个相对成熟且有盈利的商业平台,主要从事处方药和消费保健的推广与销售。两个平台双轮驱动的好处是,商业板块形成的收入和盈利可为研发提供现金流支持。
但现在看来,来自商业平台的补给不过是杯水车薪。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2016―2018年的三个年度,和黄中国医药应占商业平台持续经营业务的净利润总额仅约1.5亿美元。
更多资金需求依赖于融资。2016年3月,和黄中国医药登陆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发行募资1.102亿美元。次年,其在纳斯达克完成后续公开发售,再次募得资金约3.013亿美元。
“新药研发阶段越往后所需要资金投入越大,和黄的模式是在全球多中心同步开展临床,摊子铺得比较大,候选药物多处于中期到后期临床阶段,预计未来几年研发所需投入的资金还会上升,公司自身商业平台的补给远远不够。”一位长期关注创新药的投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商业化阶段的挑战其实不小,竞争也很激烈。要组建专业的商业化推广团队,最好在同一治疗领域有多个产品形成组合或者有联合疗法。”该投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目前获批上市的新药还只有一个,离实现盈利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这大概也是长和减持的一个考虑。”
高企的研发成本对公司利润造成严重侵蚀。财务数据显示,2016―2018年,和黄中国医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6亿美元、2.41亿美元、2.14亿美元;而应占溢利分别为1170万美元、-2674万美元、-7481万美元。其中,研发平台近三年的净亏损分别为4070万美元、5190万美元和1.024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这两年医药行业政策环境的变化,被视为“现金奶牛”的商业板块也走向了滑坡。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其商业平台实现的应占收入分别为7030万美元、4000万美元、4140万美元。同时,2016―2017年,商业平台的净收益(扣除税额)还分别包括了来自上海政府向和黄中国医药子公司上海和黄药业支付的土地补偿及政府津贴的一次性收益4040万美元、250万美元。
来源:时代周报记者 章遇 发自深圳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和黄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