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真正能够长存的公司是平台公司,而依靠个人影响力的公司能走多远呢?
4月10日,全通教育(300359.SZ)披露了2019年第一季度的业绩预告,公司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3万元至471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40%。
同时,根据业绩快报,全通教育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8.33亿元,同比下降19.17%;归属净利润为-6.21亿元,同比下降1037.51%。
就是这样一家严重亏损的公司,日前却公告称要收购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等持有的杭州巴九灵96%股权。从收购方来说,可能是希望借助收购提振业绩;从被收购方来说,很有可能是希望通过收购在自媒体的高光时刻变现。
那么,双方的如意算盘最后能“如意”吗?
标的估值两年至少下降20%
根据预案,全通教育拟作价15亿元收购杭州巴九灵的96%股权,全部以股份方式支付,股份发行价格确定为6.25元/股,发行股份数量为2.4亿股。
本次交易完成后,杭州巴九灵实际控制人吴晓波及一致行动人将持有全通教育10.35%的股份,陈炽昌、林小雅夫妇直接持有及通过全鼎资本与中山峰汇间接控制公司的股份比例变更为26.69%,仍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在全通教育发布预案后,深交所迅速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巴九灵是否具备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服务等资质;“吴晓波频道”等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是否主要为原创;在与吴晓波个人深深绑定后,杭州巴九灵的业务模式是否稳定?业务经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本次交易的实质是否为吴晓波个人IP证券化?
杭州巴九灵是一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文化教育企业,通过在全国各地组织泛财经相关的学习活动,辅以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喜马拉雅、咪咕阅读等众多移动信息分发平台开展的知识付费业务,逐步形成了学习社群并为之提供泛财经教育培训产品。
与传统职业教育不同的是,巴九灵公司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和文化消费升级的两大时代红利,一改传统的“产品-消费者”模式,利用众多的互联网信息分发平台,从优质内容的研究、传播为切入口,探索出“内容-社群-产品”的新文化服务业态。
从财务数据来看,2017-2018年,杭州巴九灵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7亿元、2.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15万元、7487万元,公司业绩增长迅速。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2017年1月,杭州巴九灵全资子公司上海巴九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巴九灵”)曾完成A轮融资,挚信资本领投,浙商创投、头头是道、普华资本跟投,融资额为1.6亿元,投后估值达20亿元,而此次杭州巴九灵以16亿元的整体估值卖给全通教育,即使相比上海巴九灵两年前的估值下降幅度也高达20%。
但奇怪的是,天眼查显示,上海巴九灵目前的股东仍然只有杭州巴九灵,难道2017年年初的融资最终没有成功?
历史并购并不理想
全通教育2014年1月上市,上市前的2013年收入为1.72亿元,净利润为4199万元。上市5年后,2018年公司亏损6.21亿元,根据业绩快报,2018年巨亏主要系对收购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所致。
在上市的这5年当中,全通教育的成绩并不理想。作为一家教育公司,公司的运作模式并不是专注于打造一个品牌,而是疯狂地进行收购扩张。
从2015年开始,全通教育就开启了疯狂的并购。在一年内,公司先后完成对河北皇典、湖北音信、广西慧谷、杭州思讯、上海闻曦、继教网技术、西安习悦、介诚教育共8家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的收购,收购数量之多、涉及地域之广,在A股市场中或许难有出其右者。
通过收购实现扩张,成为了全通教育最重要的战略。收购后,公司的收入规模迅速增长,已经从2015年的4.3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0.31亿元,但是公司净利润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反而不断下降。2016-2018年,全通教育的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01亿元、-6.21亿元。
数据显示,连续收购导致全通教育的商誉账面价值从2014年的零元增加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13.93亿元,公司商誉的风险在不断提升。
2017年度,全通教育对并购湖北音信形成的商誉计提2022万元的减值准备,对并购西安习悦形成的商誉计提452万元的减值准备,2017年度合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474万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全通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