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蓝海和上海电影2018年Q3营业收入分别为13.6亿和8.24亿,体量较小,因此管理费率和销售费率最高。
2、财务费用:万达电影财务费用最高
万达电影自2015年上市,即大举并购国内外院线、影院资产,IPO所募集的12亿资金并不能满足其扩张的决心,于是,通过海外大股东担保贷款和国内融资并举。
万达4年间实现了银幕数3倍的增长,截至2019年2月,万达旗下已开业直营影院609家,银幕共计5387块,而2014年末的银幕总数仅为1616块。
2018年全年,万达电影实现141亿的营收,财务费用占比接近2%。相比中国电影、上海电影的丰厚理财及利息收入,万达逾2亿的财务费用显得“出类拔萃”。
万达电影上市后的有息负债增长至61亿,财务费用率跃升至1.99%,居行业第一。其它院系公司上市后,财务费用率均明显有所下降。
3、货币资金
院线是一桩现金流非常好的生意,院线公司因掌控电影放映的通道,而对上下游都具有极强的议价能力。
因此,6家A股院线公司中,除了近年凶猛扩张的横店影视略有捉襟见肘的资金窘困,其余公司皆账面丰盈。
中国电影账面货币资金高达78亿,仅2018年累计理财金额40.00亿元,到期实现收益6421万。2019年的短短三个月,已经完成理财计划2次,累计理财金额15.00亿元。
万达电影虽有账面资金高达28亿,但仅占流动资产的20%左右,处于行业垫底。
四、院线之“王”的烦恼
(一)商誉风险
万达电影自上市起,即开启一系列并购,从澳洲院线资产、国内影投公司到传媒及电影衍生品相关资产,共计积累商誉达96亿,占总资产达43%。
据公告显示,万达所并购的影院资产盈利稳定、现金流良好,传媒公司营收增长迅猛,衍生品周边公司的协同效应显现,暂无减值之忧。
然而对于过去一年饱经商誉风险洗礼的市场投资者而言,96亿的商誉仍是一颗悬于头顶的雷。
(二)“王”的承诺和“小红包”
2019年2月,万达电影公告收购万达影视95.76%股权之方案审核有条件通过,最新修订方案披露万达影视对应估值110亿,以其2018年的8.3亿预估净利润测算的静态市盈率13.25倍。
而过去2年,影视上市公司遭遇股价和盈利双重冲击下,行业整体pe依然达到20.9倍。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针对次交易以股份支付对价,依据33.2元/股(依据重组办法规定,且经过派股派息调整)定价,共计新发行3.17亿股。
而截至2019年3月26日,万达电影收市股价21.42元,若能按计划顺利实施,实则是上市公司的小股东们集体占了个小便宜:价值近37亿的“小”红包。
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万达影视账面商誉,总额共计39亿,占82亿总资产的47.5%,不可谓不小。
而在业绩承诺方面,万达投资、莘县融智、林宁女士承诺万达影视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度承诺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7.63亿元、8.88亿元、10.69亿元、12.74亿元。
“国民婆婆”林宁女士作为全家最低调的一位,终于站在了闪光灯光之中。
(三)巨头云集,王座未稳
2011年以来,伴随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凭借大股东万达集团商业地产领域的地利,万达电影采用自建和外延并购的方式大举扩张,10年“连庄”国内票房市场头把交椅。
然而,在海内外巨头加码入局的重围之中,施展了浑身解数的万达电影却仅能维持着13%上下的市场份额,却无法更进一步的甩开二、三名。
在院线、影院资产的并购战中,我们清晰的看见了阿里、华人文化、恒大、苏宁这些行业巨头的矫健身姿。
而当代东方、汉鼎宇佑、完美世界、宇顺电子等上市公司的手笔虽不及巨头,却也能将旗下内容制作、发行和院线进行协同整合,自成一体、割据一方。
自2018年12月4号文件(前述《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出台后,博纳影业和中影信达相继拿到院线牌照的,华人文化全资持有的UME影院也迅速登上了院线牌照申请的早班车。
尘封多年的48条院线所构成的院线江湖,再不复平静。
五、结语
国内电影市场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万达电影既是这一红利的分享者也是贡献者。
随着电影市场增速的趋缓,万达电影快速扩张下带来的高负债、高额商誉模式能否持续,值得关注。
关于万达电影,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但是有一点值得赞许,万达电影上市4年,除了分别向杭州臻希(阿里旗下公司)和文投控股转让了6000万和4000万股,王健林父子从未以“改善生活”在内的任何理由割“韭菜”——也可能人家确实也不需要吧。
*本文作者在文章发表前6个月内不持有上述提及的所有股票,未来6个月亦不买入文中提及的任何股票。
(来源:市值风云 作者:太行)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万达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