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路在何方
达芙妮的前身为永恩国际集团,由张文仪和陈贤民创办。据称,1988年,由于香港地区的土地和人工成本高涨,两位创始人便把工厂转移到福建莆田并自创了女鞋品牌——达芙妮。此后,达芙妮在内地一炮而红。1995年11月,达芙妮在香港主板上市。2008年,公司股份简称由“永恩国际”更改为“达芙妮国际”。
2009年至2012年期间,达芙妮的鞋履零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业绩更是不断增长,2012年,其营收已经达到105亿港元。
坊间有传闻称,达芙妮此前的掌门人陈英杰曾踌躇满志说:“如果百丽是女鞋行业的‘奔驰’,那么达芙妮就是女鞋行业中的‘宝马’。 ”
不过,近几年来,这辆“宝马”在前进道路上似乎已经有些缺乏动力。翻阅过往的业绩报告,记者注意到,达芙妮自2013年开始,营业额即出现持续下滑。2016年,达芙妮出现了彼时10余年来的首次亏损,再往前一次则要追溯到2001年,而当时的达芙妮还未大举扩张。
多名消费者不约而同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达芙妮近几年的款式似乎有些跟不上潮流。“门店动不动就打折,感觉是为了去库存,这对品牌的价值有所损害。另外,和达芙妮价格差不多的品牌现在也越来越多,他们更加年轻化,性价比也不错。”初入职场一年多的白领张小姐这样表示。
在竞争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达芙妮也在发力“自救”,包括不断进行产品升级、提升销售渠道效率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等。“本集团将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重点关注时尚性及舒适性。本集团继续以更时尚的产品及运动休闲鞋丰富其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除了更频繁地推出新产品外,本集团亦将扩大产品种类,以抓住更多商机。”达芙妮在年报中指出。
九派咨询总经理邵立刚此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鞋服行业,眼下新品牌还在不断进入,对市场争夺的力度也在越来越大,导致一些原有品牌的份额持续下降。同时,一众原有的品牌推出商品的属性仍旧存在和其定位群体不匹配的情况,导致消费者选择了其他品牌。
达芙妮也称,其已准备好进入业务转型的下一阶段,将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消除其业务运营中的瓶颈。
达芙妮还有机会吗?针对业绩亏损以及产品未来的定位等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达芙妮方面,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给到回复。
来源:《国际金融报》记者 王敏杰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达芙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