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味千拉面母公司味千(中国)公布的财报显示,2018年全年,味千中国营业额为23.77亿元,归属股东利润为5.51亿元,回首2017年,味千尚且亏损4.87亿元,味千实现扭亏为盈。
然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味千拉面的营收与餐厅业务的销售额在2015-2017的三年内都处于持续下降的状态,2018年虽然成功实现上涨,但是味千是否能成功突围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3月28日,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记者表示,味千利润的绝大部分都是营业外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投资市场,从某种角度来说,味千的营业能力已经大幅下滑。
一个中国人的“日本品牌”
不同于肯德基、麦当劳等成熟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味千拉面走的是一条不一样的路。1968年,重光孝治在日本创立了第一家味千拉面,属于家族企业。其本身在日本本土知名度并不高,经营味千拉面的重光产业只不过是一家“中小企业”,每年营业额不超过16亿日元。但在上世纪90年代,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潘慰在日本发现商机,获得了味千(中国)的全权代理权。在现在的味千(中国),重光家族的控股仅在5%左右。
1996年,味千拉面的首家店铺在香港开业。2007年,公司在香港上市,潘慰自2007年到2010年,连续四年蝉联“胡润餐饮富豪榜”首富,2010年身家为45亿元人民币。既可以说味千成就了潘慰,也可以说潘慰成就了味千。
朱丹蓬表示,由于重光家族有着约5%的持股,所以味千拉面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说是一家中国的公司,但是可以看出这是味千为中长期战略做出的打算,其风险防范意识是比较强的。
“勾兑门”“投资失利”“高管贪污”,味千身陷困局
2010年,雄心勃勃的味千提出了“五年千店”的计划。但在随后的2011年, “勾兑门”事件爆发。涉及虚假宣传的味千公司形象受到重创,多家门店关门,股价在十天内暴跌25%,当年净利润直接缩水56%。到了2015年,潘蔚再度提出了“千店计划”,但没想到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味千拉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