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观察人士分析称,尽管云集一直竭力证明自己的经营模式没有问题,不过在外界看来,换上“会员电商”外衣的云集,其发展内核依旧是靠社交驱动,实在很难与社交电商脱开关系。
对此,云集在招股书中做了详尽的风险提示,称“如果我们的商业模式被发现违反了适用的法律法规,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在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看来,尽管云集微店调整后的模式变成了经理、主管、店主三个层级,但经理还是从下线即主管和店主的缴费计酬,主管从下线店主的缴费中计酬,仍具有传销的本质。
不过,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云集微店利用了社交分销的模式做电商,确实是在销售产品。而且,目前云集的层级并没有超过三级,不太可能涉嫌传销。
成立至今持续亏损,盈利难题待解
除了模式仍存争议之外,云集的业绩问题也备受外界关注。据了解,云集目前还是按照补贴市场、亏损经营的互联网创业模式来运作,成立至今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云集公布的招股书,不管是成交总额、订单量还是总营收,最近三年云集的表现都算亮眼。2016年至2018年,云集的GMV(成交总额)分别为18亿、96亿和227亿,总订单量分别为1350万、7580万和1.53亿;总营收则分别12.84亿元、64.44亿元和130.15亿元。
在用户数方面,2016年至2018年,云集的买家数量分别为250万、1690万与2320万,始终维持着较高增长水平;付费会员则分别是90万、290万和740万。同时,云集用户的复购率达93.6%,2018年平均客单价超过978元。
但与其他社交电商平台一样,云集也仍未跨过“盈利”这道门槛。最近三年,云集的净亏损分别为2466.8万元、1.05亿元和5632.6万元。虽然2018年云集的亏损同比有所收窄,但如何提振投资者信心仍是摆在云集面前的一道障碍。
在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中,云集也指出,公司过去曾发生过净亏损,将来可能会继续遭受亏损,且不能保证将来能够从经营活动中产生净利润或正现金流。
“一般而言,美股市场对企业盈利与否并不太看重,它更看重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等指标。”上述观察人士对记者指出,“但云集的品牌曾因工商处罚而蒙羞,这是它最大的硬伤,可能会间接影响人们对于其盈利能力的考量权重。”
对此,北京亿达(上海)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表示,云集上市实际上在走拼多多曾走过的路,也和拼多多曾经面临的问题相近;除了经营模式的问题以外,用户增长的瓶颈也是云集面临的一大痛点。他指出,如何真正实现盈利,才是社交电商行业本身未来能长久发展的根源。
来源: 蓝鲸TMT-刘敏娟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云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