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被看好到初露峥嵘
与顺丰、京东等的自建物流不同,阿里系的菜鸟网络则是专注于物流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数据、平台服务。实际上,阿里本身并不具备物流供应链所需的大部分基础设施,而是专注于用技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阿里的战略是通过投资增加对快递公司的话语权,把物流的运营交给‘三通一达’,阿里在背后负责数据运营、技术支持和模式创新。但阿里入股并不代表着去控制通达系公司,菜鸟也暂时无法担当起行业整合者的角色。”多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菜鸟诞生的原因,是阿里巴巴依靠外部供应链,服务无法得到保障。但菜鸟诞生后,因为众多供应链企业作为小股东,业界一度怀疑未来的发展潜力:众多公司分工合作效率能否与京东的自建供应链媲美?以及大家为何能全力投入到菜鸟网络里?
但随着大布局的完成,以及天网和地网的赋能,菜鸟网络的价值开始显现。因为其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众多供应链企业因此从中获利,此前业界质疑的合作动机问题,也迎刃而解。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与阿里巴巴投资相关的四家上市快递公司业务量:圆通快递共完成66.65亿件,申通快递完成51.11亿件,百世快递完成54.7亿件,中通快递完成85亿件。这四家公司业务量合计257.46亿件,占全国507.1亿件快递量的50.8%。也就是说,即使不将其余阿里系的快递企业计算在内,阿里系也已经占据了物流市场的半壁江山。
马云曾计划,在未来5~8年内,借助菜鸟物流来实现全国任意一个地区都可以做到24小时送达,打造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物流大平台。
如果这个战略目标能实现,对京东和顺丰而言,将是巨大的挑战。
阿喀琉斯之踵
但仅凭上述分析就断定阿里巴巴可以称霸国内供应链领域,显然还为时过早。
阿里巴巴在供应链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京东和顺丰,都还在前头领跑。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8年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在顺丰、通达系、京东在内的10家快递企业中,顺丰排名第一,京东的用户满意度也位列前茅。而刚刚被阿里入股的申通位列倒数第三,仅好于德邦快递和优速快递。
此外,多方协作的“复仇者联盟”模式,难免协作不利,反而增加成本。菜鸟物流在不断整合和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建设智能化服务的同时,却一直被数据不能及时更新、菜鸟物流对其平台的管理有限等问题所困扰。因此在服务质量上与自建物流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解决。京东和顺丰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也开始了应对举措。
2018年10月18日,京东物流CEO王振辉在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会宣布,京东物流正式进入个人快递市场,推出个人快递服务,面向个人用户进行揽件,并逐步扩大城市范围。据了解,该服务推出后便保持高速增长,月环比平均增速超过100%。
3月初,京东对外公布了一份计划,称将在未来几月内再次扩招1万人左右的规模,以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为了增加竞争力,京东也在加大无人运输和大数据系统的投资力度。
顺丰也开始加大供应链布局。
日前,顺丰控股和德国邮政敦豪集团的联名品牌“顺丰敦豪供应链中国”在上海公开亮相,宣布正式入局供应链领域。如果顺利的话,未来该合作将帮助顺丰改进企业的内部供应链架构,从而提升供应链的运行效率,降低供应链的运行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营收能力及行业竞争力。
作为老牌物流巨头,顺丰自身拥有的运输网络效率优势以及长年来积攒的业界口碑,仍是目前菜鸟需要翻越的大山。
依照目前国内快递行业的发展来看,阿里系、京东物流与顺丰已处于三足鼎立的局面,但由于物流行业的体系的庞大和复杂性,想必三家企业之间的鏖战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对于其他发展中物流企业而言,则面临着两个抉择:一是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出丰富的供应链生态,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而这一条路上,已有顺丰和京东两座大山挡在面前,想要脱颖而出实在有些艰难。
或许未来,加入阿里的“复仇者联盟”,是其余供应链企业最好的选择了。
来源: 投中网 作者: 王满华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阿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