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称,宝洁从泛欧交易所退市的主要原因是成交量过低,以业绩的持续低迷等,留在泛欧交易所反而拖累公司。而像宝洁这样的公司在泛欧交易所的行政管理成本大约几百万美元。
品牌僵滞沦为二线品牌
“宝洁近两年之所以在同行竞争中不能胜出,根本原因在于品牌老化。”有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分析说,不但高端品牌市场份额高速下跌,而且低端市场增长也乏力。
此外,在中国市场,近两年国产品牌快速崛起,也让持续停滞不前的宝洁最终沦为二线品牌。
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美容美发和个人护理市场,宝洁的市场份额逐年下跌,从2009年的15.2%跌至2014年的12.7%。而直接竞品欧莱雅集团却步步紧追,同一时期的市场份额从7.8%逐年增至9.6%;特别是中国居家护理市场,宝洁2010年-2015年的市场份额从7.3%一路跌至6.6%。
“宝洁已经是老品牌了,感觉没有什么新品,那都是我给妈妈买的品牌,她也比较喜欢,我们都不用。”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90后对记者直言。
也有接受采访的80后表示,感觉宝洁大多产品品牌形象相对低端,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宝洁产品定位上感觉不那么精细,能用,但不会带来额外的满足感。
这似乎和十年前宝洁的定位有直接的关系。根据资料显示,2000年-2005年中低端产品的复合年增长率最高,2005财年宝洁中低端产品分别占到总销售额的31%和42%。
“宝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令人难以接受。”2016年年初,宝洁集团当时新任的CEO戴怀德(David Taylor)在某次消费者包装产品行业大会上公开表达了自己的失望。
而宝洁高层似乎更把不准中国消费者的脉搏,此前宝洁全球CEO大卫·泰勒曾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消费者最挑剔的市场。
事实上,宝洁只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有接受采访的人士对记者表示,除了宝洁之外,包括资生堂、索芙特、联合利华等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传统的日化品牌都在衰退。而国内品牌的如包括立白、纳爱斯、百雀羚、自然堂等品牌都在持续突围。
“中国日化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状态,如果传统品牌不更新品牌活力、增强品牌营销、调整营销机制未来必然在竞争中处于颓势。”有业内营销专家对记者分析说,总之宝洁要想更贴近中国市场,激活品牌活力还需要做出更多转变。
退市之后的宝洁,是否会对中国市场的疾速滑落进行反思,能否重新调整振作中国市场,对此次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宝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