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利润双下滑,远洋千亿“不易”
长期以来,远洋各股东之间都保持着相互制衡的状态,从而保证管理层权力的最大化。在发展之初,远洋集团的两大股东中化集团和中远集团便各占股50%。目前,远洋背后的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和第二大股东安邦分别持有其29.59%和29.58%的集团股份,依旧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但在相互平衡的掣肘之下,远洋的发展之路也表现平平。克而瑞数据显示,由于屡次踏错市场节奏,远洋集团销售业绩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16位降至2018年的26位。期间,远洋曾进行过几次架构调整,如搭建事业部、实施背包人战略,但仍未阻止住业绩下滑的颓势。房地产业务频频受挫的远洋,在2016年正式由远洋地产更名为远洋集团,开启多元化之路,希望借此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截止到目前,远洋在养老、长租公寓、远洋资本等业务方面虽有广泛布局,但盈利问题始终悬而未决。以长租公寓为例,2017年8月,远洋旗下品牌“邦舍”首家集中式项目正式亮相,当时,远洋表示预计2020年集团长租公寓储备量可达10万间,但在2018年二季度,远洋“邦舍”多位管理层悄然离开,彼时,有知情人士透露“邦舍”内部正在进行内部资源整合,多个部门均遭到“调整”,同年6月,“邦舍”机场店开业,至今为止,再无其他新项目进展。伴随着2018年多家长租公寓爆仓的信息传出,对其本就拓展不畅的长租公寓业务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而其在2013年便开始布局的养老板块,目前仍处于培育期。远洋相关负责人曾向蓝鲸房产表示,截至目前,远洋养老已在全国十个重点城市布局30个项目,床位过万张。经过6年的发展,其养老板块发展规模上虽已初具雏形,但对于盈利情况,上述负责人则表示:“椿萱茂把养老产业投资测算模型定义为前5年亏损,后5-15年才是投资回报的峰值,随着老年人的入住率提高盈利也将持续增长。”
这些多元化布局,也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远洋的各项指标。据远洋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远洋集团营收、利润双双下滑。远洋营业额为人民币153.76亿元,同比下降11%;净利润为人民币23.3亿元,同比下降12.53%。为此,远洋在2018年年底将北京、天津等地三个商业物业项目打包出售,以发行REITs产品的名义回笼资金。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曾向蓝鲸房产指出,“对于长租公寓和养老地产的运营,如果企业以持有和资产经营的方式来操作,从长期来看是个挺好的业务,可是对于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很高,否则很有可能由于项目早期的现金流压力而让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
即便如此,远洋在这一波高层人事变动中,依旧保持着地多元化业务的“热情”。如远洋资本负责人王洪辉、负责养老、长租公寓等业务的杨德勇,均能够参与重大事项决策;而主管商业地产的丁晖却没有此权限。
试图通过多元化谋新路的做法,从远洋资本的发展势头也能看出一些痕迹。2018年以来,远洋资本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迄今为止,远洋资本已投资驹马物流、发网供应链、壹米滴答,以及联合丽格、盈创回收、纳什空间等企业,期望实现“以小博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指出,在协调集团地产开发业务与多元业务之中,具备金融属性的远洋资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至于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远洋集团曾以43亿入股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HK.02799),随着华融原董事长赖小民落马,华融资管的股价已从每股2.96港元跌至1.8港元。有媒体测算,远洋集团账面亏损接近10亿元。
对于各项业务进展不畅,艰难冲进千亿却又阵前换帅的一系列动作,远洋方面给出的答复是,2019年,远洋将继续聚焦主业发展,并注重发挥相关多元化业务的协同效应,走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通过精细化、专业化的运营管理,从内源角度寻求企业高质量增长,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既期望在规模上实现突破,又不想丧失未来的发展先机,此种做法本身值得肯定。但远洋本就在身处于股东间微妙的平衡局势之中,而今又在业务中拿捏轻重,形势势必更加微妙。站在千亿新起点,远洋能否重拾昔日的辉煌?蓝鲸房产将持续关注。(来源:蓝鲸房产 记者 张学新)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远洋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