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02331-HK)登陆2019纽约秋冬时装周,这是继去年年初作为第一家中国运动品牌登陆纽约时装周之后的第二次登台。
2018年李宁时装周系列产品的成功,标志着经历了从巅峰到谷底再到逐步复苏的漫长10年。经历了10年的震荡,李宁开始以全新品牌形象赢得市场认可。
十年间,李宁从万众瞩目到创纪录的业绩巅峰,大到国际化布局,小到更换LOGO及口号,经历了营收紧缩、行业危机、巨额亏损、创始人回归、扭亏为盈的插曲,几乎经历了一个运动品牌能够经历的一切。
期间,李宁营收峰值为94.55亿人民币,距百亿仅一步之遥;低谷时则下探到52.18亿,比峰值暴跌近45%。最可怕的一点是,这两个极值之间,仅仅相差了3个年份刻度。
十年欢喜十年忧
1.黄金十年
2001年-2010年是运动品牌跑马圈地的黄金十年。在此期间行业迎来高速发展,借助奥运之势10年间李宁品牌走向巅峰。
李宁通过国际赛事合作签约,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渠道快速扩张,从2003年1985家扩张到2010年的7915家门店;2004年李宁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的国内运动品牌;2008年运动鞋服行业的销售增速达到 32.94%,而在2009年,李宁以83.87亿元的营收超越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的Adidas,成为仅次于耐克的第二大品牌,稳居国产运动品牌霸主地位。这一时期,李宁的净利润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41%。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奥运会为李宁镀了不少金光。“体操王子”之称的李宁本人,点燃火炬的那一刻,对于体育平台来讲更是一次世界瞩目的营销宣传。
受时间限影响,那时候的代理商众多,租金便宜,只要开店就一定赚钱,于是各品牌纷纷进行扩张。在广告营销和奥运会的加持下,消费者热情高涨。
2001年李宁公司以7.34亿营收为起点,一路激进前行。2003年营收突破10亿、2005年突破20亿、2006年突破30亿、2008年突破60亿、2009年突破80亿并完成在中国市场对阿迪的赶超、2010年创下94.55亿人民币,登上巅峰。
十年巅峰路证实了李宁飞速发展,不过经历了低谷,同样见证了李宁的焦虑。
2.低谷的焦虑
由于此前国内运动品牌盲目扩张,2012年爆发库存危机引发关店潮,行业进入低迷调整期。国内运动品牌的业绩出现负增长,行业进入了调整低迷期。2012年到2014年李宁,三年亏损31.52亿元。
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12年和2013年,我国运动鞋服行业规模增速出现负增长,分别为-1.8%及-3.3%,行业持续低迷。
从业绩来看,2011年,李宁体育开始走下坡路,业务接连下降,股价大跌16%。在整个行业艰难去库存的背景下,李宁体育在2012迎来了1990年创立以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金额达到19.79亿,营收同比下降24.55%。其次,行业库存在2014年达到高点,李宁在2014年库存为12.89亿元,占其营收的19%。
从门店来看,从2012年开始,行业内品牌服饰的门店数量开始缩减,李宁主品牌门店由11年8255家门店缩减到2015年的6133家门店;库存危机引发的关店潮严重影响了李宁的业绩。
这一期间完全是引动品牌危机的时间点。许多运动品牌由于无法支撑,宣布倒闭。如泉州环球在被安踏收购时仍背负8535.6万元的银行贷款;曾经被众人熟知的喜得龙、德尔惠等品牌宣布破产。而存活下来的品牌为了清理库存,通过折扣店将产品进行打折出售,李宁以18亿元回购库存进行清理。
库存积压和生存压力,直接导致运动品牌都选择以极低的价格进行促销,这一举措严重破坏了品牌的形象和定位,此外受莆田高仿鞋低价在电商网站经营冲击,国产运动品牌迎来了最大的威胁。
除此之外,李宁内部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李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