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康美药业上述披露,该公司当时在建、计划投资的项目,共有12个,投资总金额达94亿元,已经完成投资23.8亿元,尚待投入规模71.2亿元。而2014年至2016年,预计每年分别投入38.3亿元、19.99亿元、13.49亿元。
康美药业2010年配股时,也提及过类似情况。该公司在发行预案中披露,后续将投资建设四川阆中医药生产基地及收购当地两家医院、中国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一家中药材中心 。不计算收购款,预计后续投资不少于23亿元。
不过,持续流入的巨额融资,是否真实用于项目建设不得而知。这从非募集资金、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可见一斑。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2016年、2017年年末,康美药业各年度非募集资金累计投入金额分别为29.48亿元、54.67亿元、53.1亿元,2015年则未披露数据。
2015年、2016年签订的投资协议中,不少可能并未实际投入。如计划在青海建设的建设中药材现货及期货交易所、在重庆计划投资15亿元的康美药业(南川)生产加工基地等项目,并未在2016年、2017年年报重大非股权投资项目中列示。
在股权投资方面,根据年报披露,2014年至2017年,康美药业各期末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分别约3.33亿元、4.45亿元、5.17亿元,增长并不明显。
实际资金支出,远小于融资时预计数据。根据2014年优先股募集说明书,2014年至2016年,康美药业资本支出计划接近72亿元。但实际融资规模,却远远超过投资所需。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9月底,不计贷款的情况下,康美药业债务融资工具、优先股、定增融资规模分别为40亿元、79亿元、156亿元、110亿元,合计金额达385亿元。
一手大投大建,一手巨额融资,看起来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逻辑。投、融资如此频繁,但自从2008年以来,康美药业历次融资,几乎无一披露资金用途,也没有直接与项目挂钩。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至今,康美药业先后3次通过配股、增发、优先股直接融资,融资共计145.7亿元,其中 2010年12月、2016年6月,通过配股、定增,分别融资34.7亿元、81亿元,资金用途均为补充运营、流动资金,以及偿还银行贷款,没有任何项目、投资,与募集资金直接对应。
2014年康美药业通过非公开发行优先股融资30亿元,也同样如此。根据公开披露,其优先股票面股息预计为6%~10%,最终股息是8%,而同期公司银行贷款利率在6%~8%之间。
早在2014年7月,时任上海交通大学会计与财务系副教授陈欣,就曾公开提出质疑,康美药业募集资金与重大项目之间的关系令人费解,“其目的不外乎是规避募集资金账户的监管,以便于公司随意使用”。
不仅是股权融资,融资规模高达数百亿元的债券,在资金使用上同样如此。2013年以来,康美药业通过中票、短融、超短融等债务融资工具,融资规模高达367.5亿元。但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全部募集说明书后发现,这些规模惊人的募集资金,没有一项直接对应具体项目,用途基本上被表述为“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前期债券融资”。
而且,尽管与各地政府签订了规模巨大的投资协议,但康美药业相关投资涉及的项目,不少投入较计划相去甚远,甚至可能并未实际投入。
2016年年报显示,康美药业当时重大非股权投资项目中,预计到2016年投资11亿元的甘肃定西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截至2016年底累计投入只有3.1亿元;预计投资3亿元的上海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实际累计投资1.6亿元;预计投资30亿元的中国-东盟康美玉林中药材(香料)交易中心及现代物流仓储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的中国-东盟康美玉林中药产业园, 截至2016年累计投资额更是只有2787万元、2796万元,不到预算金额的1%、3%。
截至2017年底,上述四个项目,累计投资金额分别只有约7.16亿元、2.12亿元、3268万元、5401万元。据此计算,上述项目的累计投入金额,距离预计投资额差距巨大。
缺钱的大股东
根据最高法院裁决书,刘志清举报康美药业的原因之一,是认为后者“虚假回购”,导致其损失90余万元。
康美药业2013年10月曾披露,该公司计划以不超过23 元的价格,在不超过6亿元的总金额内,回购自身股票约为 2609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 1.19%。不过,此次回购后来未见下文。
类似回购、增持,在康美药业并不鲜见。公告显示,2011年11月21日、22日,康美实业曾增持康美药业102万股。截至2012 年 11 月,已累计增持254万股。一个月后,康美实业又买入100万股。此后的2013年,康美实业又进行了一轮增持。
此外,康美实业还在2017年5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增持。根据披露信息,当年5 月 18 日至 25 日,康美实业共计增持 2906万股股,涉及资金6.16亿元,康美药业副董事长许冬瑾也出资约5003 万元,累计增持250万股。
上述增持行为,对康美药业股价推升作用明显。康美药业股价走势显示,2011年11月底,其股价不到3.6元,经过一路增持,2013年8月已攀升到10.6元以上,随后有小幅下行至2014年7月的6元以下。回购方案披露后,其股价又急剧上扬,在2015年6月冲上25.1元的高位,呈现出与康美实业增持相近的走势。
不无巧合的是,就在计划回购、增持期间,康美实业进行了频繁的股权质押,导致质押比例急剧上升。
康美药业公告显示,2012年5月17日,康美实业将所持康美药业1.2亿股,质押给一家信托公司。此时,康美实业持有上市公司6.66亿股,已质押2.5亿股,质押比例37.5%。经过反复解质押、质押,到2014年4月底,质押数量攀升到6.06亿股,质押比例升至90%以上。
2016年6月之后,康美药业股价又经过一轮爬升,到2017年11月,最高时接近24元的高位。此时,康美实业又进行了新一轮质押。
康美实业质押的股票,相对于一般的股权质押,折扣率要高得多。公开披露显示,2017年11月、12月,康美实业发行了两期可交换债券,金额合计50亿元,以所持3.3亿股康美药业股票作为担保物,转股价均为26元/股。
而以康美药业股票担保发行的可交债,其成本并不算低。公开信息显示,康美实业两期可交债的第一年票面利率均为 3%,后两年则分别为 3%、 10.5%,存续期的平均年化成本为5.5%。
而回购、增持、质押的循环背后,可能是康美实业极度“缺钱”。2017年债券受托管理显示,截至2017年底,康美实业总资产921.4亿元,净资产325.3亿元,借款余额则高达513.89亿元。到了2018年5月底,更是增加到608.75亿元。而在2017年底,除了融资产生141.3亿元净现金流外,其经营、投资净现金流合计-94.3亿元。
不同于以往,康美药业最近三个月的下跌,已经让康美实业的股权质押处于危境。截至1月29日收盘,康美药业报收于5.82元,总市值仅剩289.48亿元。相较于2018年5月时最高位的28.02元,已经跌去22.2元,累计跌幅接近80%,超过1000亿市值化为乌有。
如今,随着康美药业股价暴跌,换股可能性似乎已经不大。2018年11月29日公告显示,康美实业将持有的1.25亿股,质押给债券受托管理人。其资金用途为,康美实业2017 年非公开发行第一期、第二期可交换公司债时,应将 4832万股、7667万股康美药业股票出质给托管人,用于为债券交换标的股票或本息偿付,提供补充质押担保。2018年11月27日,康美实业将前述股票过户至质押专户。截至2018 年 11 月 29 日, 康美实业共持有16.37亿股康美药业股份,已累计质押16.29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 99.53%。
2018年10月19日,康美药业发布公告称,许冬瑾计划从披露之日起 6 个月内,增持5亿至10亿元的股票。但迄今为止,其并未披露增持进展。
2019年1月10日康美药业公告称,近期公司股价下跌较大,未来面临控股股东被动减持风险;被立案调查进展情况未明,可能对公司未来整体经营带来不确定性,评级机构中诚信将其主体信用以及“15 康美债”、“18 康美 01”、“18 康美 04”三只债券信用等级,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面对空前危机,康美药业如何化解,整个市场都拭目以待。
2019年1月29日晚间,广发证券(000776.SZ)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广发乾和,拟以合计不超过15亿元的价格,分别收购康美药业持有的广发基金9.458%股权以及普宁信宏持有的广发小贷22%股权。
来源:第一财经 慕青
共2页 上一页 [1] [2]
市值蒸发超千亿的康美药业 虚高的不仅仅是利润
康美药业8个月蒸发1034亿 经营现金流4年低于净利
康美药业市值蒸发超900亿 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
康美药业遭立案调查 神秘潮汕帮或水落石出?
大股东质押九成股票 康美药业市值蒸发超800亿
搜索更多: 康美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