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高歌猛进的华夏人寿因为裁员站在了聚光灯下。“总公司编制核减21个。核减后,以部门为单位,在2月底之前减员5%……总公司上半年内,将撤销部分工作宽度和深度不足的职能部门和功能处,下半年将择机另行减员5%;分公司2019年度后线人力成本总量在下达标准内核减5%……”华夏人寿近日下发了一则《关于减编减员控制薪酬的通知》(下称“通知”)如是写到。
有人疑惑难道是在为过冬做准备?很快,华夏人寿“掌舵者”赵子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日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要“放弃平庸员工”。华夏人寿实行末位淘汰、减员增效已有多年,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践行“客户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不断改变、扬弃向前!
一位接近华夏人寿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近年来,华夏的确在坚持5%的末尾淘汰机制,只不过是每年一次,而2019年的裁员增效计划似乎也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已经上演。
这似乎翻开了华夏保险的另一面。
悄然间,寿险江湖的座次已然被重写。印象里的老七家虽然在前进,但部分公司已经被超越。而这些打乱保险江湖排行榜的黑马中,就有华夏人寿。
成立于2006年,尚不足15岁的华夏人寿规模保费已跻身寿险行业前三,而自2015年起,公司就已一直稳坐在行业前五。
如果说在前几年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盛行,高现金价值型理财产品成为冲规模、抢份额的市场利器,那么当监管环境发生变化,华夏人寿又靠什么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赵子良的末位淘汰制
提到末位淘汰制,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华为公司,而在对公司的政策进行解读时,华夏人寿党委书记、总裁赵子良最先提到的就是任正非的“放弃平庸员工”。
赵子良在保险圈内并不陌生,其最开始被熟知是在新华保险。1996年,赵子良加盟新华保险,1998年11月,主持新华保险人力资源部工作,2000年11月出任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作为元老级人物,赵子良与杨智呈、高焕利并称为“老新华的铁三角”。2009年,三人从新华保险跳槽至生命人寿,并一度开启生命人寿快速扩张之路。2012年8月,赵子良离开生命人寿转战华夏人寿,与证券行业出身李飞一起,开启了华夏人寿的第二段征程(华夏人寿第一任董事长孟勇,因对华夏人寿2007年~2009年发生的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保监会予以撤销任职资格)。
也正是自那时候起,名不见经传的华夏人寿开始成为保险市场的一匹黑马,一路衔枚疾进,2014年,公司保费规模冲至行业第七位,2015年则进入前五行列,而在2018年华夏保险的规模保费已经升至行业第三位。
人力资源出身的赵子良似乎对减员增效有着自己独到的策略。
细看公司的《通知》,总公司编制将核减21个。核减后,以部门为单位,在2月底之前减员5%,基数为部门现有人数。核算减员人数不足1人的部门,至少应减员1人,如不减员,则公司直接核减部门薪资成本总量的5%。确实无法完成减员任务的部门,每少减员1人,部门薪资成本总量核减5%。
“重点是减员不减薪,不减员的部门会减少部门5%的薪资成本,也就是说不裁员就会被集体降薪,而如果减员了,则意味着剩下的员工被加薪了”,上述接近华夏人寿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可能有部分员工对这种调整是持支持态度的,而这也是华夏人寿的常态。
对于在今年上半年内,将撤销总公司部分工作宽度和深度不足的职能部门和功能处的决定,上述接近华夏人寿人士表示,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怎么推动,而下半年将择机另行减员5%,则意味着更为激烈的内部竞争。
对于分公司的人员调整,华夏人寿也做出了安排:分公司2019年度后线人力成本总量在下达标准内核减5%,年度结余部分的50%留存分公司自主使用。这也意味着,裁员越多,剩余人员的收入越高,而公司节约的成本,也越多。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华夏人寿某个500人内勤编制的省份已经超额完成了减员任务。
而在《通知》的结尾处,明确强调,减员过程中要一视同仁,各种关系人员均不在照顾之列。“不仅仅是淘汰普通员工,末位分公司老总也会被淘汰”,上述接近华夏人寿的人士表示。“虽然残酷,但华夏人寿的奖励也是吸引人的,据说考核卓越的中层员工年终奖就有可能拿到12个月的月薪”,一位曾经在华夏人寿的保险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内部正常的状态更是加班加点的忙碌。
2016年至2018年,华夏人寿内含价值从326亿元上升至552亿元。2018年人均产能从2016年的147.6万元,增长至256.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位列前茅的保险公司不同,华夏保险的销售网络尚未覆盖全国,仅在18个省市设有分支机构。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华夏人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