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以往的激进作风,吉利汽车定下5年来最保守的销售目标,背后不仅仅是疲软的市场,还有居高不下的库存量
明星车企吉利汽车再次成为街谈巷议时,已经岌岌可危。1月7日,吉利汽车公布12月销售9.3万辆车,同比减少近四成,创16个月新低。基于2018年销售目标未实现,吉利对2019年销售目标给出的是151万辆的保守数字。
次日,吉利汽车在二级市场上股价跌逾11%,一日间市值蒸发超百亿。券商机构也纷纷调整吉利汽车目标价,并将其投资评级下调至“中性”或“减持”。业内人士表示,吉利汽车经销商库存压力常年居高不下,12月的销量暴跌说明压库存的负面影响显现,公司在消化库存与完成销量之间,不得不选择前者。
销量暴跌
1月7日,吉利汽车公布了产销报告,12月实现销量9.3万辆,同比下降39%;2018年销量150.1万辆,同比增长20%,低于全年158万辆的目标和市场预期。
公告发布后,市场为之哗然,这家明星公司曾在2017年完成3年增10倍的壮举,销量从50万级别跨越发展到150万级别。直到2018年8月,公司仍保持着单月30%以上的销量增幅,但从9月开始,吉利汽车销量增幅不断收窄,从14.3%到2.6%再到-1.1%,12月直接急速暴跌39%。
拐点来得如此迅速,吉利汽车对此解释称“经销商库存太高了”。并表示,尽管批发销售水平较低,但相应的零售销售水平仍然稳健,这反映了管理层主动管理经销商总库存至健康水平的决心。
不同于投资者的震惊,券商机构对吉利汽车销量暴跌早有预料。摩根士丹利曾于1月2日,将吉利汽车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减持,目标价由15港元下调至8港元,下调幅度达到47%。其给出的理由是“一方面吉利汽车的博越和领克品牌的库存增加,最新的渠道检查显示,博越的库存已上升至逾3个月,领克的库存已上升至1至1.5个月;另一方面,目前汽车行业的大市环境也不佳。”
瑞信也在近期将吉利汽车目标价从29港元削减至11港元/股,投资评级也由“跑赢大市”下调至中性;花旗则将吉利汽车目标价调低至12.7港元,保持中性;摩通调低吉利目标价近3成至10港元。此外,光大、申万、大和等机构纷纷下调了公司目标价。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吉利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