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东,厨出凤城,味在潮汕。
广东已经把美食美味全都囊入其中,就食品饮料—调味品细分行业的上市公司来说,广东省就占有3席,在味道方面似乎比其他省份更为全面。
其中就包括风云君前一阵写过的海天味业(《300年中华老字号的资本市场之旅:上市4年现金分红70亿,5年再造计划超承诺完成 | 风云独立研报 》),1955年由佛山25家古酱园重组而成的中华老字号酱油股。
但,说起酱油,湖南也有一家企业“加加食品”(002650.SZ)。
也许大家只记得那句广告语“吃饭加酱油,每天吃饭都要加加加酱油”,却不知道,它曾以“中国酱油第一股”的荣誉站上A股舞台。
后来,终究还是拼不过中华老字号“海天味业”,无论是业绩体量,还是业绩增速,“酱油第一股”都被其甩在身后,难以望其项背。立足高端酱油的加加食品,也开始走“淡酱油“路线。
一、弃文从商,带着家族荣耀登陆A股
湖南人有什么性格品质?坊间传的是吃得苦霸得蛮,有种敢性。
加加食品现任董事长兼实控人,杨振,曾经就是这样一个人。
20世纪60年代生人,他上过大学,毕业后,吃上国家粮,当了语文老师,本以为就这样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芬芳。
可对于饱读《资治通鉴》、《中国通史》等各类史书、文学名著的一个文化人来说,杨振却被书里描绘的西方繁荣富庶的生活所吸引,这也激发了他想要改变个人及家庭命运、振兴家业的梦想。
当了两年老师后,出于赚钱养家,孝顺长辈、帮扶兄长的目的,杨振选择辞职下海,十年商海磨练,为他日后创立“加加食品”淘到了第一桶金。
1996年,加加酱油厂在湖南宁乡正式成立,并定位高端酱油,靠着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各种途径铺广告,招商扩渠道、豪赌央视两个月的“标王”,借助中央一套打开全国市场,据说从全国打来要求加盟的经销商电话如同潮水。
靠做老抽酱油的加加食品迅速发家,一出生便风华正茂,酱油大王也成为杨振的另一个身份。
2012年,杨振带着加加食品顺利登上A股资本市场,同时,把仅23岁的儿子杨子江扶到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助理的席位上,妻子肖赛平担任董事,一起共享家族荣耀。
一家三口,到2018年三季报,都依次持有公司10.22%、7.16%、6.13%的股份,加上杨振担任法人代表的湖南卓越投资持有的18.79%,杨振家族共计持有公司42.3%的股份。
可以说,无论是股东席位还是管理层,公司都被杨振家族全面控制。
二、中流击水却被浪遏飞舟
加加酱油的诞生,是个传奇,但,在杨振手里,加加食品貌似已经完成使命,盛极一时,到中流便停滞不前,增长乏力。
上市前3年,加加食品还能保持着8%、14%、22%的营收增速,上市之后,便开始增长倒退,呈徘徊状。
我们再来和后来居上的海天味业比一比。
以2012年-2017年这6年为例,海天味业保持着年均11%的复合增长率,加加食品仅有2%。
相应地,海天味业的销售规模是节节高升,加加食品却是“一马平川”,二者的销售增长趋势也形成鲜明对比:V和倒V。
而且,与同行业上市公司一对比,发现加加食品的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均是垫底的。
上市之后,借助资本市场东风,业绩应该驶入快车道,如火如荼,一番热闹才是。到底是什么遏住了飞舟,反而被后来者赶超?
先谈企业的核心:产品。海天和加加的明星产品都是酱油,二者的酱油有何不同?
从二者的明星产品“酱油”来看,海天一共有9大系列30种单品,而加加就2大系列4种单品。前者是对消费者喜好全方面覆盖,更多地选择意味着更多的获利空间。海天以市占率第一的成绩证实了这一结论。
数据来源:海天味业官网
而加加食品一直都是打“大单品”战略+“酱油和植物油双轮驱动”战略。作为明星产品的“酱油”的竞争力如何?
从下图可知,酱油单品毛利率和千禾、海天没法比,而且还有下行趋势。
单品不敌,加加食品试图推行多品类经营,力图打造“中国厨房食品大家庭”、“调万家美味”。平时做饭用的植物油、调味用的酱油、醋、鸡精、味精一应俱全,就差为自己带“盐”了。
但,就这丰富的产品线综合毛利率来看,加加食品自2014年之后就开始落后于千禾、海天,在别人你追我赶、稳步上升之际,加加食品却一路下滑。
另外,对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类刚性消费品,渠道和市场是关键,谁的销售网络广、销售渠道多,谁就能占据市场。
海天的销售网络可以概括为:传统+电商渠道结合、农村包围城市、覆盖全国。
看看传统的经销商渠道:截至2017年底,海天味业线下建有经销商2600多家,联盟商16000多家,直控终端销售网点50多万个,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320多个地级市,1400多个县份市场,并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是全国90%以上的覆盖率,还跨国销售;
再看电商渠道:官方旗舰店、盒马生鲜、唯品会、苏宁易购、京东超市、天猫超市,全都是电商巨头的配置。
再看加加食品:同样是采取经销商代理制,截止2018年上半年,才发展到1000多家,而且较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覆盖率完全没法和海天比。
我们再来体验下加加食品对上下游的话语权。
从上市以来,加加食品预付给上游的采购款一直都要比预收下游客户的款项要高;而下游客户对公司的欠款在逐年增长,对上游的应付款项从2016年开始直线下滑。
与海天的霸道销售“先款后货”不同,加加食品是扩大对经销商和团餐的赊销额度,而且团餐模式是先发货后回款,且回款周期较长。
再看看线上渠道,加加食品称,随着阿里、京东、美团、饿了么等电商巨头对二线城市的渗透性越来越强,公司的云厨电商平台原来建立的本土化优势 和商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核心竞争力变得荡然无存。
2017年12月27日,公司公告以0元的价格转让已经资不抵债、无钱可烧的子公司“长沙云厨电子商务公司”51%的股权,也宣告传统行业延伸电商渠道失败。
另外,在募投扩产项目上,加加食品也折了腰,而且还是首发募投项目。
2012年,加加上市时,共实际募得11.15亿资金,其中,共计6.3亿计划投入“年产20万吨优质酱油项目”、“年产1万吨优质茶籽油项目”,建设期各为1年,2011年年底启动,但工期计划往后顺延至2015年4月才投产。
公司称当时存在天气不好、地面施工障碍等客观原因,而且募投项目原可研计划是公司 2010 年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形和投资测算而制定,2012 年以来各方面发生较多变化。
2015年4月、12月,两个项目分别正式投产后,公司又称,酱油项目因为年底大促销,调整产品结构未达预期,茶油项目遇到市场增速放缓、产能释放较慢的双重因素。
随后共计向这两个项目追加了1.2亿的超募资金投入。结果如何?还是上图中看到的,未达预期效益!从投资者那募集的7.8亿彷佛是打了水漂……
首发募投项目未达预期、产品竞争力减弱、上下游无话语权、销售渠道无优势,加加食品的主业经营已经很尴尬了。
三、对外投资折戟沉沙
当然,既然都已经上了市 ,资本运作是不能少的,万一对外投资能挽救主营困局呢?
2015年,加加食品提出拥抱互联网,布局电商业务,5月,公司耗资5000万收购才成立2个月的云厨电商51%的股权,对这个发展较快的行业,以及互联网销售情况抱有良好预期,但,2016年、2017年,云厨电商均出现了亏损1886万和748万。
2017年10月,云厨电商已经资不抵债,为了止损,2017年12月,加加食品以0元的价格出让了云厨电商全部股权。
2016年年底,加加食品计划以1亿元受让创新科存储技公司股权,主要是借助对方在数据存储领域的优势进行消费数据分析。但,该项投资在2017年7月被宣告终止。
2017年4月,公司开始筹划重大事项,计划收购辣妹子食品100%的股权,意在扩充公司产品线,2017年10月,因双方诉求未达一致,终止。
四、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股价大跌高挂免战牌
不光业绩表现让人觉得扼腕叹息,加加食品的内控建设也是让人堪忧。
2018年4月25日,按照公司原定计划,应该在当天公布2017年年报。但,公司发布公告称,因为年报“编制时间晚了”,得4月28日才能出具。
按照深交所内控规范指引,除了特殊情况外,上市公司应当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还应单独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控审计报告。
2018年4月28日,公司先行披露的具有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
审计师称公司内控存在重大缺陷:
公司存在未履行正常的审批程序,以公司名义违法对外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对外提供担保,2017年违法开具商业承兑汇票5.5亿,截至到2018年4月26日,商票余额扩大到6.9亿,公司已经承兑3.3亿,尚未承兑3.6亿。
同时,还有违规给关联方担保,2017年,违法担保金额8800万,2018年4月26日,违法对外担保金额扩大到1.53亿,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7.43%。
在此基础上,公司的年报也被出具了 “保留”意见。
4月28日当天,公司连续发出37份公告,除了上述两件事,公司还自爆了其他几项问题。
比如关联方资金占用:为解决实控人资金周转问题,实控人杨振在未履行相关内部审批决策程序的情况下,向自然人及其关联方企业,共计提供了5400万的借款,公司实控人及控股股东给出还款承诺,最迟在2018年5月26日前还款。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所持公司股份被司法冻结,而且是100%被冻结,没有申请执行人信息。
但年报中披露的却是公司实控人家族所持股份高额质押的情况,这事是如何发酵的呢?
2018年2月初,公司的股价在经历几根长长的阴线,以及连续两次跌停后,公司股价从7块钱跌落到5块,公司随即开展停牌大法,任尔等唾面批颊,我自龟缩不动——理由是,公司实控人家族所质押的股票已部分触及平仓线或低于预警线。
2018年2月23日,公司因停牌期届满,26日开始复牌,但之后,公司的股价便在平仓线区间来回波动,2018年3月12日,公司不得以再次申请停牌,这次是以重大资产重组为由:100%收购大连远洋渔业金枪鱼钓公司。
于是便以4.86元的价格开启了历时长达5个多月之久的停牌之旅。
我们再看看2018年4月28日公布的那些否定意见、保留意见、司法冻结等一切利空消息,都在停牌期间内,安然公布。
而上述的停牌复停牌,停牌何其多的策略,显然是它家的缓兵之计。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加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