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领域享负盛誉的特斯拉2018年以来麻烦不断:
首先是2月公布了2017年度财务报表,20亿美元的亏损引来资本市场的不满和质疑,看空特斯拉的声音初现;
8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向投资者和员工公开表示将以420美元/股的价格私有化特斯拉,但遭到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以涉嫌证券欺诈和误导投资者的罪名起诉,最终以马斯克辞去特斯拉董事长职务至少三年以及支付4000万美元的罚金而和解;
9月,以负责全球供应管理的副总裁利亚姆·奥康纳为首的五名高管离职或宣布离职。曾经的明星公司特斯拉似乎步入了困局。
持续亏损引发看衰预期
据2017年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特斯拉实现销售117.6亿美元,毛利率18.9%,亏损22.4亿美元。这已是特斯拉自2011年上市以来的第七年亏损了,且亏损势头正呈愈演愈烈之势(2017年比2016年亏损增长189.8%)。
业绩持续萎靡不仅引来投资者对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不满和质疑,也导致了特斯拉内部人心涣散。据悉,过去一年间特斯拉已经有不下58名高管离职。遗憾的是,特斯拉的这一颓势似乎还将持续,即便特斯拉刚公布的第三季度季报破天荒地显示扭亏为盈。
1.市场尚未兴起
虽然各国政府对环境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电动汽车的普及,但从目前看来效果仍然有限。
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Energy Trend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占比仅达到全球汽车总销售量的1%,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预计只占全球汽车总销售量的5%,即使是到2025年这一比例预计也只会上升到9%。这就预示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汽车依然占据市场主流,特斯拉所期盼的电动汽车的爆发期仍然前路漫长。
此外,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尚未成熟,关键部件如电池的高昂制造成本也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即使各厂家不遗余力地推动技术进步,电池成本从2017年的400~600美元/千瓦时降到2018年的约为250~300美元/千瓦时,但对多数人而言依然昂贵。
2.对手步步紧逼
特斯拉是电动汽车行业的鼻祖,但通用、日产和雷诺等传统车厂的追赶步伐并不慢。
根据资讯机构盖世汽车整理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卖得最好的是日产聆风。虽然特斯拉的三款车型Model 3、Model S和Model X都进入了排名前10位的榜单(见表),但与第一名和第二名相比差距依旧明显。
特斯拉构筑的电动汽车品牌优势在时间的流逝下已慢慢被消磨,而雪上加霜的是谷歌、百度和苹果等互联网巨头加码汽车产业,特斯拉的未来将更加艰难。
3.自身能力有限
新创公司在成立之初为了开发市场挥金如土导致业绩表现不佳尚且情有可原,但特斯拉作为一家成立15年、销售规模近200亿美元(2017年销售数据)的有经验的公司依然如此,让人不得不质疑以埃隆·马斯克为首的管理团队的能力。
自2003年成立起,特斯拉年年亏损,好不容易在2016年有所减缓,但2017年又死灰复燃。特斯拉销售收入及净利润情况如图所示。一般而言,作为主要通过出售汽车获得收益的公司应该随着销售规模的增长而收益增多,但特斯拉不是——这背后揭示的是特斯拉在量产能力上的弱势或者说是特斯拉也许并不熟悉作为一家制造企业应该如何管理。
无怪乎前通用汽车副董事长鲍勃·卢茨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斯拉的董事会应该感谢马斯克的‘干得好’,然后礼貌地要求他卸任首席执行官。”
技术领先的烦恼
解开特斯拉困局的关键是重拾外界的盈利预期。但当前境况下,特斯拉很难证明自身的获利能力。鲍勃·卢茨就很不看好特斯拉,他曾表示,“它们永远无法在Model 3上获利,因为成本太高。这是一家汽车公司,正走向墓地。”而我们发现,限制特斯拉获利的根源就是特斯拉所标榜的技术领先优势。
1.培育市场的苦楚
特斯拉宣传的电动汽车概念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得到了各国政府、环保机构的大力支持。但对当下的普罗大众而言,电动汽车依然是一个较为新鲜的概念,人们对其还存在着较大的质疑。
于是乎,油电混合车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这从丰田普锐斯电混动版和比亚迪秦插电混动版能进入销量前10位便可窥见一斑。虽然无人驾驶的概念风靡许久,但至今没有哪家企业能清晰地描述出未来的汽车究竟是怎么样的,企业与公众对于未来汽车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分歧。
埃隆·马斯克引以为豪的全自动驾驶功能因会造成消费者的理解混淆而遭到多国政府及监管部门的谴责,于是不得不删除“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驾驶软件选项。要让大多数消费者接受特斯拉所描述的未来汽车,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2.领先技术瑕疵多
目前电动汽车领域的相关技术仍然不太成熟,比如困扰电动汽车的电池问题依然是个大难题。虽然特斯拉被公认为业内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领先者,但其电池发生爆炸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