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澜之家通过对存货跌价准备的巧妙处理,实现了报表上盈利能力的增强。
以前在某上市公司做财报的时候,到了审计的时候,某四大事务所的审计师妹子坚持要去公司的仓库盘点库存。公司给她选了一个海边的仓库,海风吹过,她需要到十多层那么高的仓库顶层核查数据。最终,敬业的她还是获得了第一手数据,经过计算,对我的报表数据提出了质疑。在铁的事实面前,我承认了通过粉饰存货数据而虚增利润的操作,当然,我仅仅承认了这一个仓库有问题,并声称其余的仓库没有问题。
为什么存货可以粉饰利润呢?这要从一个会计概念说起:转成本。
存货和利润的关系
一家公司采购了货物后,会体现在存货里,可能是原材料(生产企业),也可能是商品(销售企业)。在存货变成公司的产品被销售出去的时候,公司账面会增加收入,同时也会增加成本,而成本的来源就是存货,也就是说增加多少成本就减少多少存货,这个过程会计上称为转成本。
如果在转成本的时候,对存货进行了调整,转入成本的金额少了,会怎样?利润就增加了。
会有读者问,如果转到成本里的金额少了,那存货的单价是不是就高了?那审计师不会看出来吗?
确实如此,但是如果存货的金额非常大,远远大于净利润的时候,财务人员只需要调整一丁点的存货就能带来足够的利润增加,调整的金额对平均单价影响甚微,审计师也看不出来。
所以,当一家公司的存货相对于净利润非常大的时候,我都会格外关注。
比如,海澜之家(600398.SH)。
海澜之家存货高企
以三季报为例,从公司近年来的营收和净利润情况来看,公司2014年借壳上市,2015年以来的业绩稳健的像两条直线。或许这也是腾讯入主海澜之家成为第三大股东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难发现,腾讯投资的几家新零售概念的A股公司,大多都财务数据比较耐看。
比如毛利率和净利率,在零售行业属于比较高的,多年分别稳定在40%和20%左右。资产负债率也维持在50%左右,虽然不是最优,在行业内也算比较好的。
但是,只有一个指标却让我困惑不已,那就是存货。
公司的存货金额非常巨大,2017年年报中达到84.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多,2018年三季报中更是高达97.34亿元。
公司年收入180亿元左右,存货差不多是收入的一半左右,这一定程度上与公司的销售模式有关。
如此高比例的存货是服装零售类企业的行规吗?从行业情况看,并非如此,比如七匹狼(002029.SZ)的存货大约是资产总额的10%左右,不足营收的三分之一;森马服饰(002563.SZ)的存货占资产总额的17%,还不到营收的20%。
如此高额的存货,有没有问题?要知道,公司一年的净利润也不过33亿元左右,如果向同行的存货比例看齐,那就能吃掉一年的利润了。
财报上难以看到这些详细信息。通常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属于上市公司的商业机密,所以财报中的存货明细表中披露的内容极少。一般只会按照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发出商品等分类进行简单罗列。
不过,海澜之家的天量存货终于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在2017年年报披露之后,公司收到了问询函。也正是通过问询函的回复,让公众有机会了解到了海澜之家库存背后的真相。
上交所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根据会计准则要求,需要对存在减值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从而确保财务报表的质量。
公司存货以库存商品及委托代销商品为主,其中库存商品期末账面余额为39.44亿元、计提跌价准备1.68亿元;委托代销商品期末账面余额为42.41亿元、计提跌价准备2693.89万元。
从比例上看,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率为4.25%,而委托商品的跌价准备率只有0.6%。比例超过8倍,为什么差距如此大?
不同品牌的跌价准备计提比例
公司存货分类中是有学问的,其中“库存商品”指存放在公司总部仓库的“海澜之家”、“爱居兔”及其他连锁经营品牌的商品。公司将“库存商品”发到门店后,就成为存货分类里“委托代销商品”。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海澜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