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较2016年同比下滑58%。
12月,对于老牌手机厂商酷派来说可能有点残酷。
12月6日,停牌超过20个月的酷派集团发布2017全年财务报告。酷派集团去年营收33.78亿港元,较2016年同比下滑58%,年内亏损26.74亿港元,同比减亏38 %。每股摊薄亏损0.53港元,这一数字相比0.72港元的股价颇为刺眼。
虽然亏损较2016年收窄,持续下滑的营收依旧标明,酷派仍然在危险边缘。2016年度以来,伴随着贾跃亭的乐视风波,这家曾经国产手机四强的一员经历控制人更迭、裁员风波、甩卖资产,不时被外界讨论死期。
作为中华酷联的一员,酷派曾经风光无限。即使在进入智能机时代之后,在竞争激烈的国产手机市场上,酷派2011年至2015年仍旧实现持续盈利,2015年净利润更高达22.77亿港元,第二年即急转直下,出现44亿港元的巨亏。
酷派管理层对惨淡业绩的解释是,主要因业务重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剧烈以及中国区域市场份额及销量减少所致。2018年的手机市场上,各类榜单已无酷派的身影。偶尔的亮相,多是又卖一块土地资产,或者与友商的商业纠纷。
时间财经采访到的几位分析人士对酷派的未来亦不看好。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告诉时间财经,“酷派在质量与用户体验方面都是有缺陷的,很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崩溃边缘
酷派业绩的雪崩从2015年开始。2014年营收达到249亿港元的巅峰,此后每年以接近腰斩的方式下滑,一路跌到本次公布业绩的33.78亿。
营收构成上,销售移动电话和相关配是绝对主力,该项收入2017年为32.64亿港元,占总收入96.62%。考虑到2018年的国内手机市场,酷派基本已经默默无闻,如果仍旧以手机营收主体计算,2018年的营收腰斩的奇葩现象或将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的营收中,来自海外的营收已经超过国内。不过对比往年数据可知,并非海外营收有多好,只是国内业绩的降速更加迅猛,海外业绩降速略慢而已。
利润方面的升降趋势与营收有一定反差。营收下降的2015年,酷派取得净利润23亿港元的历史最好业绩,此后的数据开始触目惊心。2016年贾跃亭入主,当年归母净利为亏损29.86亿港元,创下公司历史上最大年度亏损记录。
再看看家底。净资产方面,2015年酷派尚有有74.2亿港元的,2016年腰斩到35.4亿港元。2017年更是缩水到不到8亿港元,短短两年蒸发9成。如果这一减值速度持续,负资产指日可待。
存货及预付账款等非流动资产方面,2017年相比前一年均减少超过10亿港元,只出不进,说明业务萎缩的严重性。经营性现金流亦有同样问题,2016年净流出9亿港元,2017年翻倍到净流出18.3亿港元。
财报上透露的其他数据同样发出危险信号。2017年酷派集团的毛利率为-9.43%,原因系亏本出售滞销的存货。期员工总数也从2016年底的4504人缩减至1421人,流失三分之二,证实了此前的裁员传闻。
人员流失、存货剧减、应收账款萎缩、现金流净流出,靠卖手机肯定是撑不下去了。酷派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酷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