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看宝马对中国出行市场的布局,2017年12月1日,宝马集团ReachNow即时出行携手环球车享旗下分时租赁品牌EVCARD分时租车,在成都正式推出高端电动分时租赁产品“ReachNow Powerd By EVCARD”,提供分时租赁服务。当时就有人评论,宝马入局分时租赁是为了消耗其销量一般、用户接受程度不高的自产车辆。另一方面,在每进入一座城市,DriveNow都会自己铺设充电桩和停车位,这也对其宝马自己的车主车辆服务,因此,DriveNow的意义更大程度上是服务宝马集团。
从其运营本身来讲,宝马在出行市场虽然耕耘多年,但动作一直很慢。以其DriveNow业务为例,其业务在2011年就已成立,但截至目前在13个城市仅有6000台车在运营。其在中国成都的分时租赁业务仅仅有100台车辆投放,时隔一年,至今没有任何加车的声音传出,而据亿欧了解,一座城市仅仅100台车辆简直是杯水车薪,很难像其他分时租赁公司一样使车辆运营起来。对比此次投入200辆车投入高端运营可想而知,宝马入局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心态更像是在试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宝马集团贯穿整个出行服务环节,期间产生的出行数据都可以拿到,无论是为优化后续电动车型也好,用作调研市场也罢,都派得上用场。
网约车运营绝非一件易事,滴滴走过的坑,宝马一个也逃不过
从市场需求和规模来看,网约车市场确实存在缺口,但在行业内部,网约车不盈利是有目共睹的秘密。以滴滴为例,其通过一轮轮融资维持生存,通过补贴战抢占市场份额。据媒体报道,滴滴在6年来亏损额达到390亿,仅2018年上半年,滴滴整体亏损额就达到40.4亿元。而曾经的“新进选手”美团,也曾经视网约车业务为重头戏,其招股书数据显示,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美团在南京的司机成本为2.93亿元,其中不包括招揽司机乘客所付出的营销费用。仅司机成本,便让美团整个新业务单元陷入了亏损,可见市场之惨烈。
另外,从运营角度来看,虽然宝马已经在出行市场有所耕耘,但在中国开展业务或许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其中就包括复杂的道路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如何处理司机与乘客之间的双边关系问题。同时,网约车也在考验着一个平台对数据运营的能力,如何进行调度提升用户体验这些都是宝马需要思考的事。
其次,自从滴滴出现顺风车事件后,网约车的监管更是严上加严的局面,每一家企业都不能幸免,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门槛更高、技术要求更严、责罚标准更严格的局面,而企业想以较快速度抢占市场将更加困难,而需要投入的资源更多。以宝马要投入的一辆宝马5系车辆来计算,市场价格最低也要40万,其做网约车要投入的车辆成本可想而知。更不用说司机成本、运营成本、获客成本了。
值得注意的是,从现在的竞争格局来看,极光大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滴滴出行以14.95%牢牢占据网约车APP渗透率首位,而其他网约车平台APP渗透率均不到2%,难以与其抗衡。极光大数据发布《2018年5月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滴滴2018年5月MAU(月活)为9191万,是唯一一款MAU千万级的APP,超过神州+首汽+易到月活总和的17倍,且2018年5月平均DAU(日活)用户均值超过1500万,是第二名的50倍之多。所以,虽然滴滴现在四面楚歌,但是实力不容小觑。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随着玩家不断入场,未来网约车市场势必将迎来一场大战。
所以,一切都是未知,宝马想抢网约车这一碗饭吃还为时尚早。
来源: 亿欧-杨雅茹
共2 页 上一页 [1] [2] 第1页 第2页
搜索更多: 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