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劲敌
除了自身业务遇阻,外部的敌人也让携程日渐头疼。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所长杨宏浩向记者表示,携程的盈利能力变化反映了它垄断力和竞争力的强弱。
从2015年开始,携程开始广泛布局。在OTA领域,携程不仅收购了艺龙、去哪儿等OTA平台,还入股同程,此后推动了同程与艺龙合并。
而在细分领域,携程还入股了民宿业巨头途家,而途家又收购蚂蚁短租等多家民宿平台。此外,2016年携程以约为12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全球最大独立机票搜索引擎天巡,发力国际机票业务。
如此一来,携程吞并了不少竞争对手,弱化竞争的同时强化了它对各细分渠道的掌控力。
杨宏浩认为,经过这一系列布局,携程几乎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其定价权得到强化,盈利能力得以提升。
虽然携程改写了“携程、去哪儿、艺龙”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旅游业的高速增长吸引了更强大的新人。
2016年10月,阿里重新发力旅游,将阿里旅行进行品牌升级,同时改名为飞猪,依靠阿里的数据和流量优势,短时间内与小猪短租、万豪酒店等企业达成合作;2017年4月,美团打出新品牌“美团旅行”,在机票、酒店、非标住宿等方面进行布局。2017年10月,美团获得国际OTA巨头Booking的4.5亿美元投资。
杨宏浩表示,飞猪和美团的加入,推动了OTA新一轮三足鼎立的产生。对于携程而言,背靠巨头的飞猪、美团,与之前收购的去哪儿等对手不同,其依靠阿里和美团点评的流量,在拓展市场速度上并不逊于携程。
新一季度的财报中已经可以窥见一些蛛丝马迹,今年第三季度携程的营销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高达27亿元和25亿元,同比增长均为14%。相比之下,管理费用为6.88亿元,仅增长2%。为了与新对手竞争,携程在产品和营销上加大了投入。
但新对手比想象中更强大。以酒店业务为例,由于自带的团购基因,美团旅行在中低端酒店市场占有率较高,而携程在酒店领域以中高端为主,给了对手发展空间。
根据Trustdata发布的《2018年Q1中国在线酒店预订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今年3月份美团酒店以2270万的单月间夜量首次超越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的总和,第一季度订单量高达5770万。
90后救场?
携程的出路在哪?
在发布财报时,携程首次公开了其用户年龄结构,数据显示,携程35岁以下的客户比例在过去5年里稳定保持在70%左右,其中,年龄在29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增长最快,占比已经从30%增加到将近50%。
这是一个乐观的信号,因为这部分用户质量较高。唐晓云认为,年轻用户的忠诚度和粘度较高,也是消费升级中坚力量,把握好这部分用户对今后发展有利。
如何留存年轻用户?
首先,捆绑销售、大数据杀熟等问题需要控制,否则会成为长期隐患。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旦用户与OTA行业之间爆发矛盾,携程往往会成为舆论指责的中心。一是因为携程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二是因为携程服务的中高端用户多,这类用户要求高且影响力较大,易于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形成舆论影响。
唐晓云认为,从技术层面,OTA平台应该利用大数据发现、搜索、管理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的约束框架下形成监督和管控机制。
其次,从消费升级出发,满足年轻用户对品质的需求,维持服务质量,增加服务方面的创新。
例如,过去机票业务是重要盈利来源,现在需要转换思维,将这项业务不再作为赢利点,而是获客点,在末端提供航空公司无法提供的增值服务,通过接送服务延长机场服务链条,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其他用户也值得拓展。杨宏浩认为,携程公布的年龄层数据意味着35岁以上的用户占比非常低。35岁到50岁年龄段的用户同样拥有高消费力,这类用户有较大潜力开发。
对于目前的携程而言,梳理好几大业务同样重要。杨宏浩认为,从业务层面看,携程的最基本盘已经成了酒店预订业务,而非此前的机票交通业务。
从国外OTA机票业务发展趋势看,国外机票佣金同样很低,甚至基本消失,国内市场也会呈现这一走向。
因此,携程应该在守住并强化酒店业务的同时,做大度假业务等新的业态。
另外从空间角度出发,除了服务国内用户的国内游外,中国游客走出去也是携程要发力的方向,需要进一步加强。杨宏浩认为,携程要成为一家像Booking一样的国际型旅行企业,服务国际游客也是下一步方向。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陆涵之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携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