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微商?
不时冒出的“疑似水货、假货”问题、相似的话语体系,让小红书越来越像如今饱受诟病的微商。但经历过两次产品迭代的小红书似乎并不认可这样的定位。
早在2013年6月,“小红书香港购物指南”正式上线。彼时,小红书还是购物攻略型产品。
不久,跨境海淘成为风口,加之当时平台上出现了用户在其他国家的购物经验分享,小红书迎来第一次产品转型——购物指南更名为“小红书购物笔记”,主打内容社区。
随后,好内容被证明有变现价值,内容电商的概念也逐渐普及,2014年,小红书上线了跨境购物板块“福利社”,即电商频道,融合了社区内容和电商链路。
小红书的目标用户不只是自发分享内容的“小红薯”们,今年上半年,小红书通过赞助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希望完成内容“出圈”,帮助产品导流;同时,小红书线下体验店也在今年年中开业。
这些都是硬币的正面。另一面,则是跨境电商普遍存在的假货沉疴和垂直电商的尴尬处境。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张小红书明星合作红黑榜,红榜明星意味着合作配合度高,带货能力强,黑榜则相反。不过后来小红书官方辟谣,称并未发布过类似榜单。
值得注意的是,小红书虽然否认平台和明星存在实际利益关系(分成),但MCN(网红运营机构)介入,帮助网红、明星变现,已是业内皆知的事实。
明星带货的价格也已经高度透明。据媒体报道,某女明星在小红书发布一篇广告的报价在70万元左右。
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便如小红书所言,平台并未对明星带货过多干涉,那么小红书是否存在监管不力问题,导致部分投机者浑水摸鱼?
当然,因起步时间不长,跨境电商当前渠道还存在一定的散乱状况,水货、假货也的确是电商行业的老大难问题。
要想保证正品首先要解决品牌授权,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一线品牌早已在中国建立起完善的代理制,跨境电商往往很难再拿到授权,否则会影响品牌的定价体系。
另一方面,国际知名品牌一年销售额巨大,国内电商平台的采购单量满足不了大牌胃口,因此跨境电商招商十分困难,即便是头部电商巨头,有时也需要掌舵人亲自和大牌谈入驻合作。
而社交电商、社区电商等垂直电商平台抵御风险能力低,规模相对较小,获得大牌授权更难。
记者就售假和品牌授权等疑问向小红书方面求证,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一线大牌已与小红书商城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平台也会继续从货源、物流、检测等多方面发力,打造正品闭环。
内容与电商的两难
不只是可疑的假货、水货问题,平台“强内容、弱电商”的基因也让小红书有些头疼。
不少用户有了购买需求后,会先到小红书上查看其他用户笔记、体验和使用分享,再决定是否购买,而购买行为最后往往会落实在其他一些综合电商平台上。
对于小红书而言这是一个矛盾体,内容可以通过连接电商变现,同时也会相互掣肘。用户喜欢在小红书“种草”,是基于对平台中立内容的信任,而电商业务一旦走强,在用户看来广告宣传味道过浓,对平台内容的信任度反而会降低。
小红书似乎也正在弱化电商标签。瞿芳曾表示小红书不是一家电商公司,更强调小红书的社区性质,公司Slogan也从“发现全世界的好东西”变成了“标记我的生活”。在小红书看来,跨境电商成长空间有限,而生活方式分享平台才更容易向用户展示多元化的世界。
有分析人士认为,弱化电商功能更像是被动选择。电商本是小红书变现的最佳方式,但如果这块业务能做得起来,小红书也不至于退回去更强调社区属性。
此外,虽说内容社区还算岁月静好,但是“圈地自萌”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竞争环境了。
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在跨境进口零售电商(B2C)竞争中,小红书占总市场的份额为4.0%,排名第六。而细化到独立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垂直类电商)市场竞争中,小红书以12.3%的份额排名第二,但第一名网易考拉已经吞下近7成垂直市场份额。
资源和流量越来越向头部集中,对于非头部平台来说,不进则退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留给小红书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冯羽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