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加速跑可能是一步好棋,只不过前方未必是坦途。
一向少言商业化成果的快手终于打破惯例。
近期,在原有商业化试水基础上,快手宣布推出营销平台,帮助对接创作者和商家,希望实现“用户、商家、创作者和快手四方共赢,传递普惠价值观”。
快手此时加速商业化并非巧合。2017年之前,快手虽饱受争议,但仍能凭借当时的4亿用户称霸短视频界。2017年以来,短视频大战升级,不仅巨头舍不掉短视频这块流量高地,更跑出抖音这匹黑马。
无论是产品定位还是运营逻辑,快手都不愿将抖音定义成竞争对手。然而,作为2018上半年短视频行业仅有的两个日活过亿的APP,快手和抖音难免被“相提并论”。
今年以来,抖音已经先行一步,大规模推动了平台的商业化运营,不少业内人士更是将今年视为短视频APP的决战之年,商业化成果就成为竞争中必不可少的考量因素。
不过快手方面并不认为自己的商业化是应对竞争对手的结果,快手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选择。
快手“下海”
据快手方面介绍,新推出的营销平台分为快手广告和快手商业开放平台两部分,前者包括信息流广告、品牌标签页广告、粉丝头条,后者包括快接单、快享计划、快手小店、子母矩阵和商业号等。
概括而言,快手广告以平台为主体做营销,形式上类似挑战赛和热搜榜单;商业开放平台则是对接短视频红人和广告主,红人接任务为商家拍定制短视频,或通过快手小店卖货变现。
在此次高调推出营销平台之前,对于平台的商业化进展,快手的态度一直“不太积极”。此前多位快手内部人士在和记者谈及规模商业化问题时,都未有过多表态。
但快手并不是没有商业化的设想和规划。
早在2016年底,快手就提出大规模商业化的计划,2017年初首次公测了快手广告,同年年中还推出快接单平台,创作者可以接单获得推广任务,拍摄视频获得收入。
然而对于这种“小步试水”,用户感受并不深刻。快手官方披露数据显示,在快手的瀑布流视频中,大约每20个内容中第5个会出现广告,只有5%用户能看到,且新用户和非重度用户也被排除在外。
对于外界认为的“蹑手蹑脚型”商业化试水,快手方面也曾表示,商业化的前提是修通渠道,渠道一旦挖通甚至可以抢走挖井卖水商人的生意。
不过水到渠成背后,也有外部压力带来的焦虑。现如今快手平台拥有近7亿用户,日活用户已达到1.3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60分钟。庞大用户基数也意味着用户增速将持续放缓,更别提移动互联网红利衰退后的窘境。流量收割迫在眉睫。
抖音这个逃不开的对手也在步步紧逼。《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显示,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快手日活用户规模增速平稳,而抖音日活规模曲线则从今年年初开始上扬,5月份数据甚至一度超过快手。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