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本次博览会上,恒天然还签署了多项对华投资大单。
恒天然安佳专业乳品部与厦门建发签订了价值120亿人民币的订单,进一步推动 “乳脂升级”趋势,促进中国专业餐饮市场发展。
消费品牌部与百联集团为代表的大型零售采购商联盟签订价值5000万元的订单。
NZMP原料部与伊利集团签署全面业务战略合作备忘录,并与上海聚能,浙江商业工业等公司签署价值4亿人民币以上的采购经销合作备忘录。
3
会场之外
快消记者留到,恒天然“四大业务”中的中国牧场板块,并未在本次进博会上得以展现。
对此,恒天然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博会主办方与企业沟通的是展示进口展品,牧场属于本地产品”。但在现场的VR环节中,恒天然产品在中国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都有所展示。
不过,恒天然在原料和成品进口量上的强势,并不能掩盖其中国牧场业务遇到的诸多挑战。
据《新西兰先锋报》报道,恒天然中国牧场业务近年来表现不佳。从2017年的100万新西兰元收入到2018年的亏损900万新西兰元,销量和营业收入分别下跌了15%和3%。
其中,恒天然在河北玉田县和山西应县有两个牧场中心和3.1万只奶牛,2017年运营成本高达3800万新西兰元,收入远远赶不上支出。
而对比恒天然在不同国家的鲜奶收集量:新西兰是180亿升;澳大利亚是15亿升;中国是3.5亿升;差距甚大。
宋亮表示,中国原奶价格居高不下,原因有三:一是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产业组织模式发展滞后,养殖积极性严重挫伤,奶源供应不能稳定;二是转型发展带来的产业链“系统性”成本高;三是规模化发展方向偏差。万头以上大规模养殖,因为饲料供应半径过大,集中饲养带来防疫、粪污处理等问题,是典型高投入高产出。
也难怪恒天然前董事长Leonie Guiney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我们在中国生产的是世界上最贵的牛奶。”
朱晓静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基于经营成本压力等各种原因,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恒天然在中国经营的三个牧场群在经营方面都承受着盈利压力。
不过,恒天然此刻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原奶附加值。
目前恒天然方面对山西朔州牧场群和唐山牧场群开始采取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推动“生态共赢项目”,通过引进国外粪污综合利用理念和技术,完成从饲料采购、奶牛养殖及生产、粪污综合处理和饲料生产的闭环。
简单来说,就是恒天然通过技术处理把牧场粪污转化为有机肥等,提供给当地农户使用,然后企业再承诺回购农户种植的饲料等农作物。
“短期来看,成本是有一些负担,但从长远来看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也会成为降低成本的方式。”朱晓静表示。
此外,与盒马联手打造的“日日鲜”,也是把原奶转换为高附加值产品的一个例证。朱晓静说,恒天然在华牧场还有一部分原奶是用于生产类似咖啡专用奶等产品,供应给其他大型客户,这一比例未来也将增加。
进入中国40多年以来,恒天然大中华区已经成为恒天然在全球范围内最大、最重要,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市场,占整个恒天然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尤其是在新中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恒天然已经成为新西兰对华出口的标杆。如今这只标杆能投多远,是对恒天然管理层的一词重要试炼。毕竟这家“大到不能倒”的企业已经占据新西兰经济总量的7%,而新西兰经济正在逐步放缓。
“恒天然在进口博览会上全面展示自己,与商业合作伙伴签署协议,是公司扎根中国,践行对中国的长期承诺,以及对中国市场信心的一个见证。”朱晓静在会上表示。
来源:快消 李珂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恒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