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旅游社区平台马蜂窝遭遇风波。这家以用户分享旅行攻略起家、主打UGC(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被曝点评内容抄袭、造假。
10月20日,一家自媒体发文,质疑马蜂窝平台上点评、问答等数据抄袭、造假。由此,双方你来我往已“战了几回合”,一方表示证据确凿,一方认为“明显抹黑”。10月23日,马蜂窝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罡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马蜂窝认真进行了自查,“核查结果显示,马蜂窝在餐饮等点评数据方面存在部分问题,但远没有外界所表述的那么夸大。马蜂窝已开始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并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堵住漏洞。”同一天,马蜂窝副总裁于卓在澳门出席活动表示,此次事件不会影响公司正常运营,希望未来两三年内完成IPO(首次公开募股)。
戏剧性的是,那些据称被该平台“抄袭”了数据的企业却一言不发,记者就此事联系相关企业,都表示“不适合这时候发声”。
“行业中如果大家都这样做的话,就变成一个潜规则,没人去讲这个事,这个问题就大了。”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如果该事件能让行业中的企业提高自律,那也是一件好事。只是目前,如何治理行业中的数据抄袭、搬运、造假等问题仍没有答案。
数据造假是“多赢”?
互联网行业中的数据造假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2018年7月,小红书(一家分享生活平台)发微博称,有大量用户反映,大众点评疑冒用小红书用户名称账号,批量建立虚假账号,抄袭及搬运用户在小红书发布的原创笔记。
2014年,陈罡曾在微博上公开炮轰在线旅行网站去哪儿网花钱雇人为酒店写“正面评价”,并认为只有真实评价才能帮到用户,这是他们行业生存的根基。
时隔四年,当初被其认为动摇生存根基的的火烧到了陈罡自己身上。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表示,互联网公司利用爬虫技术,从其他平台抓取数据的行为很常见,类似的案例在行业中屡见不鲜,“诸如58同城抄袭韩国招聘网站、大众点评抄袭小红书等。”从其他平台抓数据是为了制造流量很大的假象,既给用户看、商家看,更是给投资人看。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进一步补充,他们做的研究显示,“爬虫”抓取、抄袭和造假已经成为很多平台屡试不爽的一大“捷径”,尤其是处于初创期的中小平台,很容易选择评论造假以吸引融资或引入流量。
几位专家在分析中,都谈到了企业数据造假和投融资的关系。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田鸿飞承认了这一点,“大家都刷你不刷,那投资人可能会觉得你的数据不好。”田鸿飞说,数据是判断一家企业价值很重要的指标,如果一家企业把数据刷得很好看,另一家拿出了真实的比较“难看”的数据,投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数据“难看”的企业做得不够好,而不会去验证真实性。“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创业者(数据造假)有很强的动机。”
远瞻资本合伙人秦岗对于企业“数据造假”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他认为,从具体情况出发,这得分作假程度的轻重。如果是完全不好的产品又把数据刷得很高那肯定不对,但如果产品不错,市场上如果普遍又都在刷数据,那企业如果是较少量数据的行为,也可以理解。“包括企业资金的使用程度,企业如果花了大量资金来刷单的话,我们不会继续跟踪下去,但是假如企业更多的精力花到产品打磨上面,我们还是会继续关注。”
此外,从产业链的角度,“数据造假是种多赢的行为。”田鸿飞表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抓别人的数据或是找“水军”去造数据很划算,骗了用户也能骗投资人,投入产出比低;对于部分投资人来说,被投企业数据好看了也方便后期的投资进入接盘;“水军”商家们也能从中牟利。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马蜂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