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全国多地先后出现了加盟商上门要求解约索赔事件。有报道称,包括重庆、昆明、厦门、广州、贵阳在内多个城市的咖啡陪你门店皆出现关门潮,很多店已经人去楼空,独留那些聚集在店门外要求咖啡陪你公司给个说法的加盟商们,索赔金额高达数亿元。69个加盟商前往咖啡陪你北京、上海总部,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向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报案,希望要回加盟意向金。
祸不单行。据韩国首尔警察局2017年7月25日对外公布的消息,拥有韩国“咖啡王”头衔,一手创造了咖啡陪你、豪丽斯咖啡和Mangosix等多个咖啡连锁品牌的KH公司代表姜勋,于2017年7月24日下午在家中自杀。警方对外宣称,姜勋此前曾向朋友发送短信表达自己当前的疲惫状态,他之前也申请了企业回生程序,希望借此改变企业当前出现的经营困境。
咖啡陪你在中国市场走向溃败,Mangosix卖场销售日趋下降,赤字负担沉重或许是压垮这位创始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姜勋的自杀,让咖啡陪你改变现状的努力具有了不确定性。一年之后,风靡整个亚洲的咖啡陪你,在中国走上了末路。
教科书级别的失败案例
有业内人士曾经评价咖啡陪你:“韩系连锁咖啡馆主要是圈钱,而不是如何做出一杯让顾客满意的咖啡。任何连锁咖啡馆要是也走这条路,早晚都一样的下场。”
在业内,咖啡陪你被视为典型的教科书级失败案例,曾经的教训已成开店之大忌:
盲目扩张,加盟制度不合理
咖啡陪你曾在中国创下每年开店200家的纪录,但品牌扩张的速度过快,造成加盟者的审查制度形同虚设,也没有完整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加盟+直营+合作经营”是咖啡陪你在中国的主要经营模式,其中以加盟和合作经营为主,直营比例仅占10%。这直接导致咖啡陪你在后来的发展中,一直面临着会员卡无法通用、不同门店服务品质存在差异、加盟店各自为战的情况,严重拖累了其在华经营的口碑。
更严重的是,咖啡陪你放开加盟时所采用的个体加盟模式,也让企业的管控显得无力。一位咖啡陪你加盟商曾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加盟咖啡陪你后,除了前期的选址、设备采购和员工培训,门店的经营基本是独立的,食品原材料采购也多通过自有渠道进行。可以说,加盟咖啡陪你是为了买入这一品牌,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在门店营业初期招揽人气。高度的自由化意味着咖啡陪你对于旗下加盟商的把控出现了欠缺,进一步导致品牌品质把控难以进行。因此,在相关点评网站上往往会出现消费者对咖啡陪你不同门店出现截然不同体验的指责。
咖啡陪你华东区负责人沈钢曾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承认,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失误,高速扩张中有些加盟商生意不好。
有分析人士也指出,咖啡陪你放任加盟商自由生长的方式,大幅降低了加盟商的违约成本,这不仅是导致以咖啡陪你为代表的韩系咖啡加盟店出现跑路的原因之一,更有可能因为缺乏把控,导致山寨门店的产生。
这种加盟体系也成为了咖啡陪你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2015年,戚东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表示,资金吃紧的原因是由于咖啡陪你有70%的加盟店采取加盟商出资51%,咖啡陪你出资49%的合资形式,“合资店的数量有点多了,占用了我们大量资金。负面信息出来后新加盟的少了,原有加盟商又要拿回钱,这是挤兑效应。”
在业界看来,加盟模式有其发展瓶颈:一方面,品牌企业与加盟店间难以形成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关系,品牌企业的业绩有天花板。另一方面,由于后期督导不力,品牌企业对加盟店的实际经营状况难以掌控,也导致了加盟店主对品牌商的不信任。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当门店数量剧增的时候,受托经营模式对品牌商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乃至于加盟体系的建设等多方面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一旦企业跟不上就很容易出现因产品标准化无法保证而带来的一系列连锁问题。
股权结构紊乱
咖啡陪你在进入中国时,并没有以“纯韩”血统进入,而是通过中韩合资的方式成立了咖啡陪你管理有限公司进行该品牌的中国市场拓展、运营工作。当时,该公司的三大股东分别为中企亚太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副董事长金善起以及咖啡陪你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然而,在入华之初中韩双方就没有处理好股权结构。当品牌发展遇到问题之后,韩方率先撤走了资金。
据悉,咖啡陪你一开始由韩方负责公司管控,但由于韩方投资占比较少,利润分成却是各占一半,引起中方不满。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也曾因经营理念不同而产生矛盾,为此韩国股东一直在减少对咖啡陪你中国公司的投资,直至完全撤资退出。2014年底,合资公司陷入负面新闻,但当时韩国总部却长时间没有向外界释放任何施救信号。
赖阳认为,股权结构紊乱是导致咖啡陪你崩溃的最主要原因,这也为其他品牌敲响了警钟,“为了保证品牌稳定运营,运营方一定要在前期做好股权、加盟、管理等战略性规划”。
来源:《中国企业家》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咖啡陪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