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汽车布局了商用车全系产品,但品类发展良莠不齐,资源和资金被大量占用。
商用车产品线过长,同时投入乘用车研发,相关产品还在孵化期,远不能转化为利润。
工程机械、皮卡、VAN类产品都未实现盈利,导致了公司主营业务亏损。皮卡、VAN类产品产能利用率低,单车制造成本难以控制,导致亏损。
商用车销量下滑和乘用车持续亏损的双重打击之下,今年上半年,福田汽车归属净利亏损9亿元,扣非净利亏损超过10亿元。
这一惨状,在福田汽车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转型期两线作战吃力
“商乘并举”战略,正在成为扼住福田汽车咽喉的那只手。
近几年,全球汽车工业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大举转型,同时应付乘用车和新能源两场“烧钱”的战役,对福田汽车的“战斗力”是极大考验。
2014年以来,正是新能源补助的持续助攻,让公司得以持续屹立A股不倒。
主营业务不能正常造血,命运的主动权就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新能源补贴政策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福田汽车的财务状况伤筋动骨。
补贴退坡,则影响产品销量;补贴周期的长短,则会考验公司的资金链。
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国地补贴占用资金近50亿元,影响资产负债率增加2.65%。
2017年末,福田汽车短期借款高达94.47亿元,比年初增加60亿元,直接导致公司全年财务费用高达4.46亿元。
公司对乘用车持续投入,宝沃汽车的表现却每况愈下。
2016年推出BX7之初,曾让宝沃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随后推出的BX5、BX6,均未能达到预期。
搜狐汽车的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到今年9月,BX7仅有4个月份销量超过千辆,最惨的2月仅卖出200辆左右。
今年新推出的BX6,销量更是惨不忍睹,6月-9月,最高月销量仅为200台左右,最低的7月,销量仅为十位数。
目前整个宝沃品牌几乎全依赖于去年上市的BX5,但每月2000台左右的销量,显然很难支撑起整个品牌的持续发展。
产品销售不畅,直接导致产能利用率低下。
北京宝沃设计产能18万辆,实际产能13.8万辆。产能利用率从2016年的77.38%降至2017年的54.3%。
公开数据显示,北京宝沃的财务状况正在进一步恶化。
2017年,北京宝沃营业收入50.96亿元,净利润-2.75亿元;今年1-8月,营业收入21.84亿元,净利润-11.48亿元。
来源:斑马消费 范建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福田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