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走向没落的日本大企业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你死我活的派系斗争、漫无天日的部门间内耗。而夏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自夏普成立100年之际,渐渐投入鸿海集团的怀抱后,提到它的人少了许多。不过曾经主打高价的夏普再次进入观众视野时,已经变了一幅模样。
10月17日下午,据中国台湾地区媒体报道,鸿海集团在2016年8月收购日本夏普后,由于鸿海想借助夏普品牌,让鸿海集团脱离对专业电子代工(EMS)依赖,反而造成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低价战略中,使夏普品牌蒙受其害,直接被贴上了“便宜货”的标签。
那么,百年企业夏普是如何走向成功,然后渐渐走向衰落,这背后又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从液晶之父掉下神坛
夏普由创办者早川德次于1912年创立,前身是东京的一家小金属加工厂。充满独创性的产品研发让公司取得飞速发展,成就了夏普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厂成长为全球性大企业。
据相关报道,夏普早期的自动铅笔由金属加工匠早川德次在1915年申请了专利,是最早的全球性畅销商品之一。
1923年,关东大地震将早川德次的工厂给损毁,于是迁移到大阪东山再起,这也是自动铅笔主要的客户所在地。此后,夏普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种独创的商品。
自上世纪70年代起,随着液晶技术的发展,夏普看中了其未来的前景,于是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但由于研发进展缓慢,导致公司业绩持续亏损。
虽然持续亏损,但是管理层依然专注于技术研发,终于在2000年代,创造出液晶电视品牌AQUOS,为现代液晶电视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夏普值得人们尊敬的是,全球第一条六代线、第一条八代线、第一条十代线(面板厂)都出自这家公司。夏普这种勇于挑战极限,专注研发的精神曾经让其液晶电视成本结构,比同行业少了近两成。
2003年,夏普的液晶电视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成,成为毫无疑问的行业老大。在高端市场,夏普2004年推出的第一台45英寸液晶电视价格高达1.3万美元,2007年发布的首款犹如画框的壁柜式电视,更引起全球关注。
可以说,2000年代是夏普最辉煌的时期。但是直到2012年,也就是夏普成立百年的时候,形式急转直下。2012年第一季度,夏普液晶电视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下滑到5.1%,还不到9年前的十分之一。面板、电视与太阳能三大事业部都出现了亏损。
同时,韩国三星在狂追夏普,并逐渐超过夏普,后来成为液晶电视领域的行业第一。
2012年,在夏普危难之际,迎来了金主鸿海精密。一方面夏普需要扭转巨额亏损的局势,寻找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鸿海集团发展正盛,但担心三星的快速崛起冲击到自己在LED行业的地位,于是以670亿日元(约8.5亿美元)换取夏普约10%的股份,成为夏普最大的股东。
虽然鸿海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暂时缓解了夏普的现金流,但依然没能扭转夏普渐渐走向没落的趋势。直到2016年8月,中国反垄断部门批准了鸿海集团对夏普的收购交易,鸿海集团以38亿美元全面完成对夏普的收购。
2017年,郭台铭为了振兴夏普品牌,在中国大陆市场以低价策略,虽然夏普的交易量有所提升,但是却使夏普在2018年渐渐贴上了“便宜货”的标签。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夏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