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资产无力变现
整个“海航系”债务压身,海航科技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海航科技2018年半年报显示,前6个月营收1501.54亿元,仅较去年同期增长2.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只有8.3万元,同比下降103.34%。
海航科技的流动比率从2016年的1.35下降到2018年上半年的0.99,短期偿债能力变弱。资产变现能力也不断走低,速动比率2016年为0.92,到2018年上半年只有0.67。
截至6月30日,海航科技账上的货币资金因回购6.5亿元 “16天海投资债券”,同比下降10.29%,至67.50亿元。67.50亿元货币资金中,还有32.63亿元因监管账户、税务账户资金、 定期存款、票据保证金而受限,海航科技可用的货币资金只剩34.87亿元。
海航科技2018年半年报还披露,截至上半年,本集团带息债务主要为以美元、欧元及澳元计价的浮动利率合同,金额为278.51亿元。海航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84.64%,即使在海航系上市公司中也属于较高水平。
债台高企,海航科技却斥资75亿元收购当当,且给当当的估值较高,增值近235倍。“出手阔绰”的海航科技还跟交易对方协商一致,不就标的资产业绩做承诺或补偿。
75亿元中,海航科技需要支付34.4亿元的现金,账上的货币资金仅仅是刚够付,为了确保公司账上存有流动资金,海航科技想要顺利收购当当就必须在资产或股权上打主意。
实际上,海航科技在2017年就已开启“卖卖卖”模式。2017年9月,海航科技将持有的天津市天海海员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市天海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天津市天海国际船务代理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上海海航海运有限公司,获得416.03万元收入。
2017年12月,海航科技又将深圳前海航空航运交易有限公司19%的股权、天海金服(深圳)有限公司 100%的股权(含天海金服及其全资子公司深圳鑫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所合计持有的前海航交所 31%的股权),分别转让给海航创新金融有限公司、海航创金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获得1.073 亿元资金补充。
今年5月,有消息传出英迈也将被出售,不过海航科技发布公告澄清没有出售英迈国际的计划与意向,并对英迈成长前景充满信心。
英迈成立于 1979 年,是一家全球性的电子产品分销及相关服务提供者,分销成千上万的技术产品,是全球计算机与移动网络设备硬件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2018年上半年,海航科技电子产品分销业务对外交易收入达到1501.14亿元,为公司贡献净利润0.62亿元,英迈是主要功臣。
当下,海航科技的非主营业务基本变卖完毕,再想变卖资产就只能动主营业务公司。
另一条股权融资的路同样行不通,海航科技的“海航系”股东中,海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20.76%股权,全部处于质押状态。大新华物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质押了2.66亿股,质押比例达到99.96%,到了押无可押的境地。
变卖资产和股权质押两条融资之路几乎被堵死,再加上250亿元的债务催命符,迫使海航科技不得不做出选择,要么冒着巨大的债务风险继续收购当当,要么放弃当当自保。
显然“弃车保帅”更加明智。
来源:市界 作者 | 张洋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航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