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体育转型前一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7.17亿元、0.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25%、-37.4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0.16亿元,同比下降73.81%。转型之后,这两个指标数据并未改善。
2015年至2017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28亿元、38亿元、13.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99%、50.32%、65.15%,同期净利润为-3.52亿元、0.25亿元、0.29亿元、增幅为-933.42%、107.03%、13.14%。
对比发现,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急剧减少约15亿元,原因是公司变卖了一系列资产。当年8月,公司公告称,拟2.08亿元出售位于杭州、南通的54处闲置房产(商业物业)。
类似这样的出售不在少数。2015年至今,公司相继出售绿茵置业40%股权、杭州房产等,合计收回资金12.12亿元,其中出售房产收回的资金就接近10亿元。
不过,扣除这些非经常性损益,莱茵体育的利润并不好看。2015年至今年上半年分别为-3.59亿元、0.14亿元、-0.56亿元、0.0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0.14亿元,存在利润操纵之嫌。2015年,公司盈利无望,来了财务大洗澡,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商誉减值等资产减值损失约为2.5亿元。2016年,蹊跷地将此前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8300万元,成功保证了2016年勉强盈利。
剔除这一因素,转型至今,公司扣除净利润持续亏损。
总资产28亿何以承载246亿投资
莱茵体育宣布转型至体育产业后频频大幅投资,3年过去了,投资进展如何呢?
一般而言,企业对外投资的资金进出,会在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进行反映。2015年以来,莱茵体育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分别为0.82亿元、9.35亿元、10.49亿元、1.16亿元,合计为21.82亿元。即便不考虑公司的其他投资,这些投资资金全部用于上述体育产业投资,扣除上述收购飞马健身等资产耗资2.5亿元,体育小镇等投资实际资金支出为19.32亿元。
从上述体育小镇等243.26亿元投资项目看,黄山国际户外运动基地于2015年9月签约,投资10亿元。桐庐国际足球小镇等4个体育小镇均是2017年签署的项目,合计投资180亿元。此外,丽水莱茵体育综合体项目也是2017年签约的项目,投资5.26亿元。如此多项目实际投资不足20亿元,可见投资进展极为缓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莱茵体育就与重庆方面签约合计投资80亿元打造两江绿茵生活小镇。7个月后的本月9日,公司公告称,已与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两江莱茵达赛事中心项目投资协议》,在两江新区龙兴片区建设投资不低于48亿元,总占地约597亩的两江莱茵达赛事中心,其中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约195亩,配套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约402亩。拟建设坐席数量不少于8000座的甲级综合体育馆、国际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足球商学院及配套运动健康社区。
80亿元的投资缩水至48亿元,7个月过去了,投资及建设的项目仍然停留在纸上。
莱茵体育转型落地之慢或与资金捉襟见肘有关。截至2017年底,公司货币资金只有1.77亿元,今年上半年,在出售矩阵国际写字楼房产后,货币资金增至6.47亿元。这相较超200亿元投资而言,缺口依旧很大。
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总资产只有28.39亿元,即便将全部资产变卖也远远无法凑足这些投资所需资金。
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公司的转型之举似乎不太认可。2015年6月,公司股价最高达38.88元,如今仅3.17元,考虑送转股因素,股价累计跌幅接近九成。市值方面,2015年上半年,市值最高曾达334亿元,如今只有40亿元,转型以来蒸发了29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东莱茵达控股集团已经质押所持的90%股权,虽经几次补充质押,仍然存在平仓风险。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沈右荣 贺梦洁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莱茵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