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些投资者并不认为当前中国的共享经济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杰奥夫雷G·帕克等人曾在《平台革命》中肯定互联网平台带来的极大价值。按照他们的研究,共享经济最重要的核心价值是“资产和使用价值的分离”。互联网作为中介,将社会闲散资源盘活,促成巨大的体量价值,同时利用社会差异化资源,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而我国大部分的共享经济,都与Uber(优步)和Airbnb(爱彼迎)这样对已有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分享的公司平台不同。我国的共享企业大部分都选择事先购置产品,然后向特定市场做定点投放。有统计显示,近两年共享单车在全国的投放量超过2000万辆,俨然成为一个“创造经济”的产品,而非盘活已有资源。业内人士认为,这更像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的短期租赁行为,和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相差甚远。
滴滴平台本意利用社会闲散车辆,也已经被“自营车辆+聘用司机”和带车加盟的全职司机填满,唯一存在共享经济意义的服务——顺风车也已关停。有投资人士表示,现在我国的共享经济的根基并不是“共享”,而是资本。
行业亟待盈利模式
资本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也可以在牟利之后留下一地鸡毛。但在我国共享经济行业资本刮过的地方,留下的不仅是一堆废铁,甚至还有道德风险。
当前,国内先后投入运营的近70家共享单车平台,至今还没有一家实现盈利。ofo最近上线了5秒的开锁短视频广告,似乎想另外寻找变现渠道。有分析人士认为,如今的共享单车行业陷入了一个创造需求的经营怪圈:用概念吸引资本,用资本烧流量,用流量换资本。概念、流量和资本成为平台“活下去”的生死命题,盈利模式却不知道在哪里。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共享单车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通过收取骑行费用就能收回成本,但目前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加之ofo和摩拜以免押金的方式进行“清场”,拉锯之下,共享单车行业的盈利拐点迟迟未出现。
更高级的共享汽车也在盈利的问题上焦灼。友友用车创始人李宇曾表示,“共享汽车目前难盈利,收入难以超过成本。”尽管有预测称共享汽车会是个大市场,如果最终要占领规模,那必将是一场比共享单车投入更大的消耗战。
在ofo和摩拜两家占据了头部资源之后,小企业融不到资,用户规模上不去,对头部企业构不成威胁,终归是死路一条。据统计,自2017年开始,宣布破产的共享单车企业已超过5家,城市周围出现不少共享单车的“坟场”。此外,共享充电宝企业也倒闭近10家,近期Togo(途歌)共享汽车也停止了部分城市的运营。
有分析人士认为,2018年,现有的共享经济行业将进入整合阶段,头部公司效应更加明显。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共享经济将会从消费端转向企业端,尤其在公共服务、企业服务领域,或许会出现新的发展机会。
来源:金融时报 见习记者 解旖媛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