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内发生两次刑事案件,再一次把滴滴出行送上风口浪尖。作为典型共享经济的顺风车业务关停,共享经济从神坛跌下,质疑之声四起。
共享经济是近两年的风口行业。从Airbnb(爱彼迎)到滴滴出行,再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甚至还有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各个行业只要和共享经济沾边,就能获得大笔的融资。但是在2017年之后,资金链条断裂、企业退出运营的情况也逐渐增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对当前资本捧红的共享经济并不看好。他认为,共享的背后一定是靠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撑,否则其将仅仅是传统租赁的另外一种体现方式,真正的共享还在路上。
共享经济风云变幻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提供共享经济服务的企业并不拥有资源,只是提供相应的中介服务。
在ofo、摩拜单车兴起的2016年,共享经济成为新名词。据交通部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市场上新出现的共享单车企业就有70多家,最疯狂的时候,每隔一星期都会出现一个新品牌,“单车颜色都不够用了”。2017年全年,共享单车企业融资总额高达258亿元。
共享单车的巨额融资仅仅是共享经济的冰山一角。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融资规模约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和知识技能领域融资规模位居前三位,分别为1072亿元、512亿元和2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3.2%、57.5%和33.8%。2017年全球规模最大的10笔风险投资中,有5笔投向中国企业,其中单笔规模最大的是滴滴出行55亿美元的融资。
从2015年年初至2017年年初,短短两年间,ofo和摩拜单车先后各自完成了D轮和E轮融资,合计15笔,平均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一次融资,速度之快让天使机构来不及反应。梅花天使的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曾表示,共享单车几乎是所有天使机构的一场错过,大家看到时已经很贵了,2016年9月以后再进入或投资竞品都意义不大。
错过共享单车投资的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下一个共享经济的风口。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玩具等都被创造出来,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迎风而起。有报道称,仅在2017年4月到6月两个月的时间内,共享充电宝企业就成立了22家。
也有数据证实了共享经济初创企业的“吸金”能力,2017年共享经济行业获得种子轮融资的企业共有21家,获得天使轮融资的企业共有74家,获得A轮融资的企业共有56家,处于初创期的获投企业共计有151家,约占2017年获投企业总数的80%。
分时租赁背后的假“共享”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普华永道报告估算目前全球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350亿美元。
共享经济对经济的带动能力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平台员工约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约占当年就业人数的9.7%,意味着城镇每100个新增就业人员中,有10个是共享经济平台新雇佣员工。更直接的经济数据则是,上海永久自行车参与控股的中路股份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6.81亿元,同比增长3.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36.4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了74.02%。同期库存仅为8143辆,比上年减少96.24%。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