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展以求功名,再整治以求道义”,无论是满足所谓消费下沉或降级,还是故意混淆山寨(知识产权)与小微品牌差别,再或者面对所谓“反拼黑手”抗争,拼多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宣称以走老路作为正当性、合理性的来源。
近日,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刚刚上市的拼多多,在知名度、曝光量大涨的同时,也被放在了全社会的“聚光灯”下。甚至有评论称,拼多多抓住了四五线城市消费者的痛点,以低劣商品策略,走上了消费降级之路。
什么是消费升级?什么是消费降级?拼多多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消费升级VS消费降级
消费升级,一般理解,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结构说的含义。例如原来人们只关心吃喝拉撒,现在开始重视健身、文化消费等,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呈现明显的梯度特征。二是消费过程的体验升级。例如现在商场购物增设了休息区、儿童乐园等,或者购买某种商品即可享受某些服务等,都是消费购买前后价值体验的提升。三是消费意识或消费文化的升级。重要表现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更加重视和追求环保、健康、绿色。
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相对平稳的状态下,通常不存在一般意义的消费降级,即便是部分消费者更加重视性价比,开始购买相对价格低廉的产品,也只是消费的调整。
另外,消费升级,不仅涉及到消费需求这一侧,也关乎生产供给水平。因为如果供给侧不发生变化,消费需求,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调整,或者消费降级,都不可能完成。只有供给侧发生变化,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才会出现消费升级的变化。
那么购买是如何最终决定的呢?需求侧主要取决于消费阶段、经济约束以及市场细分三个因素,而供给侧则涉及多元水平、资本收益和市场下沉。
中国市场有个明显特点,即从最顶尖的奢侈品到最低劣的用品,需求一侧无限丰富,供给一侧也都存在现实的供给。这种供给同时要考虑市场上这些厂家在资本收益、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上的差异,换句话说就是,即便是最低端的产品,也要提供足以支撑生产厂家保持生产动力的收益。
同时,中国市场也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传统商业零售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市场下沉不足,全国大市场基础设施和渠道建设不够,使得市场呈现出比较复杂的不同需求和不同供给以及它们的匹配问题。即使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也存在低价低质产品的消费需求,即便是国家级贫困县,商场也在销售奢侈品。
7月31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媒体发布会上将人群分为“五环内”和“五环外”,并强调“五环外”才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而“五环外”消费升级的故事,“五环内”的人根本无法理解。
事实并非如此。消费升级在中国市场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复杂的情况?一是因为经济发展预期改变,只有在经济预期持续上升的时候,消费升级才比较容易实现,二是收入和分配伴随着阶段性特征,例如老龄化的问题,虽然人们的个人绝对财富在增长,但是支出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因素决定了大城市的一些市场特征。至于低线市场和农村市场,首先相对年轻的人,即经济条件相对一般的人依然在进行缓慢的消费结构调整,例如原来用抹布,现在用一次性塑料桌布。其次,从国家统计数据看,农村总体收入仍在增加,不过,这个增长还不足以支持他们进行大幅度的消费改善。在这个过程中,天猫、淘宝、京东,甚至包括一些大型零售集团都在下沉,进入当地市场。但总体上讲,主流品牌、主流渠道和主流供应商对这部分市场的覆盖仍留有一定的空隙,一部分消费者可能认为淘宝、京东的商品价格相对而言还是有些高,拼多多瞄准的正是这部分市场。
拼多多,不是消费降级,但是它的问题在于满足这部分需求,采取了“边缘商业”“边缘经济”的手段,聚集无法进入主流市场的、低质低价的商品和假冒伪劣、三无产品共同构成了一个“低端市场”。
在拼多多的市场中,消费升级和消费调整同时存在,问题在于我们很难观察到这两部分哪个比例更高,事实上,不同的结果对于拼多多今后的发展走向意义大不相同。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拼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