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渴望重归主流地产商行列的花样年,提出2018年300亿元、2020年1000亿元的业绩目标。
然而,8月3日花样年公布的营运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公司实现已累积的销售额约为128.43亿元,相比300亿元的全年销售目标,完成度仅为42.81%。
在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偏重轻资产的策略使得花样年在规模上大幅落后于同期上市的同行。2016年,意识到问题的花样年开始重拾地产业务,实现轻重并举。然而,在行业集中度日益加剧的环境下,花样年能否顺利完成结构调整、兑现“轻重并举”模式价值的能力依然有待市场的验证。
前7月仅完成全年目标的42%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300亿,2020年达到1000亿,确保我们成为行业内的主流地产商。”今年3月20日,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2017年业绩会上确定了自己的规模目标,希望在行业内得到更多的话语权。
不过,在实现规模的道路上,花样年走得并不轻松。8月3日,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披露了截至2018年7月31日止的营运数据。公告显示,今年1-7月份,花样年实现已累积的销售额约为128.43亿元。尽管同比增长了123.16%,但以2018年销售目标300亿元来算,花样年前7月的目标完成度仅为42.81%。
针对业绩表现不佳的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联系到了花样年集团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强调,花样年上半年的表现符合公司预期:“今年的货量分布,上、下半年就是四六开。上半年会少一些,下半年大概有440 多亿的货量。”但该负责人不愿作出更详尽的解释,只透露花样年将于8月23日在香港举行半年业绩报告会,届时集团会对业绩及土储、货值等方面的问题给出官方回应。
“我们发现自身轻重比例有些失衡。”花样年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潘军近日在南京举办的一场发布会上坦言——而这也是花样年近年掉出主流地产商行列的关键因素。
2012年,花样年开启了为期五年(2012-2016年)的第一次业务转型,从重资产的房地产开发商向轻资产转型。时至今日,花样年的轻资产业务主要包括物业管理、酒店、文旅、金融、养老和教育等。因物业管理平台彩生活的上市,花样年声名鹊起。按照潘军的说法,发展至今“彩生活已成为行业老大,在规模上甚至是全球老大”。根据花样年的财报,2017年彩生活的营业收入为16.29亿元人民币,是除了房地产开发外诸多业务中最大的收入来源,占轻资产业务共25.56亿元中的64.4%。
不过,在将大多数精力和资源放在轻资产业务布局和运营上的同时,花样年却刻意剥离房地产属性,并对公司的规模表现得很淡然,对房地产业务的目标是保持量的稳定。201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潘军强调不要把花样年再称为房地产开发商,希望称花样年为最大的社区服务运营商。彼时,潘军甚至对媒体宣布,“谁再叫我开发商,我跟谁急。”这种战略使得花样年近年拿地偏少,规模增速偏低。仅在2016年,花样年的土地发展投资收入由2015年的0.672亿元骤降至2016年的0.057亿元,错失土地增值的红利期。
轻重失衡的战略,直接导致花样年的市场地位一路走低。“和同期上市的企业相比,我们确实落后了。”正如潘军所言,在克而瑞研究机构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权益金额)上,花样年排名第104位。而在上市之初,花样年的排名是前50位。今年上半年,花样年位居第87位,但仅完成年度目标的37.7%。不仅如此,规模上的落后也导致其在土地市场、融资渠道等多方面都面临巨大的压力。2017年8月,潘军坦言,“公开市场都是大型房企的游戏场,不断上涨的地价让花样年压力不小。”
目前,就连花样年引以为豪的彩生活甚至也不能幸免。公开资料显示,彩生活的市值和市盈率优势也已然减弱。来自同花顺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彩生活的动态市盈率为23.69(绿城服务为41.648、中海物业为27.430),市值约90.86亿元(绿城服务193.06亿元、中海物业84.14亿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花样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