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推迟发行CDR 估值分歧浮出水面
要创12天“最快过会纪录”的小米推迟了CDR发行审核。6月19日,本来要“上会”的小米集团,向证监会申请推迟了CDR发行审核。
小米集团官方微博称,公司经过反复慎重研究,决定分步实施在香港和境内的上市计划,即先在香港上市之后,再择机通过发行CDR的方式在境内上市。为此,公司将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起申请,推迟召开发审委会议审核公司的CDR发行申请。
对于小米集团的上述申请,证监会表示“尊重”。6月19日早间,证监会发行部在证监会官网披露,证监会尊重小米集团的选择,决定取消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88次发审委会议对该公司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此前6月15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小米发行CDR将于6月19日“上会”。
那么其为何在3天小长假之后“变卦”?据接近证监会的人士透露,按照6月14日披露的招股书,小米集团采用的定价策略为,“CDR发行采用询价方式确定价格,CDR发行按与港股孰低的原则定价。”无论如何,小米CDR定价要低于港股定价,且综合考虑目前港股与A股的市场表现,小米CDR价格低于预期。为了稳定市场以及尊重小米的选择,CDR暂缓发行。
据中介人士透露,推迟发行CDR是小米与证监会双方沟通后的结果。目前“独角兽”的商业模式和CDR的发行模式在A股都是创新的,公众对此的理解也尚不全面,现在发行CDR在时间上也比较赶,目前并非小米发行CDR最好的时间,所以双方沟通后决定暂缓。不发行CDR对小米来说是最好的结果。先在H股上市可以确定公允的价格,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和验证。
证监会指导CDR定价:防止抢筹推高定价
6月14日,证监会官网更新了小米集团存托凭证(CDR)招股书。此次,小米首次披露了其发行CDR所对应的基础股票占CDR和港股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7%,本次发行CDR所对应的基础股份占本次CDR和港股发行总规模(含老股发行规模)的比例不低于50%。
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本次CDR发行采用询价的方式确定价格,CDR的发行将按照与港股孰低的原则定价,但最终发行数量以中国证监会核准的CDR发行规模为准。
询价方式即,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应采取向机构投资者累计投标询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
这一模式使得供需双方得以直接沟通,最终定价能够更好地反映股票的价值,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利益。但据公开资料,并非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能负责、专业的提供报价。
近期,港股新上市的平安好医生,上市次日便跌破发行价,此前上市的众安在线、阅文集团、易鑫集团、雷蛇等新经济公司在短短几个月内比上市初期高点大幅下跌,部分甚至跌破发行价。
在证监会6月15日的公开披露中,对于CDR定价问题,已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求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科学设计发行方案,对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促进专业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审慎报价。
其次,证监会要求机构投资者切实发挥其在询价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其专业优势,保持应有的独立、客观、审慎,实现试点创新企业的合理估值和定价。
而在上述公开表述之前,证监会相关部门6月13日面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200余家机构召开了询价对象的工作会议,就发行承销、发行定价等关键问题进行监管明确。
在上述会议中,证监会发行部相关人士就直接指出,机构投资者应当作为一个整体对发行人的高定价冲动进行有效的约束,而不是为了自身利益、为了博取筹码与其他询价对象相互博弈,间接推高定价,避免越位错位行为对市场健康发展造成的伤害。
上述发言无疑直接批评了部分机构定价不负责的情况。
估值存分歧,投资机构尚未统一意见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小米申请推迟CDR发行审核是由于投资机构对于其估值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并导致CDR定价也无法统一所致。多家机构人士表示,根据小米招股书数据来看,其估值500亿-600亿美元比较合理,而小米想要的估值则高达700亿-800亿美元,原本一些观望的投资者陆续撤资。
市场关于小米到底是一家硬件制造商,还是一家科技互联网公司争论已久,这关系到其估值。根据行业平均估值计算,前者估值在400亿美元,后者的估值将达到800亿美元。
此前雷军曾提出“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在其招股书中也有类似表述:小米集团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