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保险二次扩张:开1万家连锁门店
在资本快速积累的同时,李光荣又将目光转向了保险营销模式转型。
2007年初,李光荣提出建设连锁式营销服务部。李光荣构想的是建立连锁金融百货商店,让投资者可以像去沃尔玛购物一样“一站式”购买包括保险、证券等在内的金融产品。
这可以视为华安保险的第二次扩张,目标是建立1万家连锁门店。
一位接近李光荣的人士在谈及门店模式时表示,中国许多地方对保险代理人很排斥,门都不让进,而且有些保险代理人也不可靠,所以很多人一听说推销保险就把他拒之门外。中国的老百姓很相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门店模式也是迎合消费者这种心理,使有保险需求的人安心投保。应该说,建设保险门店是一种有益探索。
不过,李光荣心里想的不止这些。他认为连锁营销模式可以获得两次价值提升:一次是房地产升值;另一个是网络价值,他甚至说,在拥有1万家门店后,就不再是“银保合作”,而是“保银合作”了。
李光荣的真正目标是金融控股集团。他在公司内部指出,一方面建设连锁营销服务部,另一方面金融控股集团的构建工作也不能耽误,投资控股或参股资产管理公司、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各方面工作也要往前走。
远景很美好,但是营销服务部建设本身非常消耗资金。按照李光荣自己的估算,开1万家门店,平均每家店50平方米,按均价1.5万元/平方米全部买下来就需要75亿元资金。但是,华安保险本身并没有这么多钱,李光荣将资金来源寄希望于公司的上市。
从其内部多次谈话来看,李光荣对华安保险上市的信心很足。在动员员工加快建设营销服务部时,李光荣多次表示,不要考虑钱的问题。
“可能事情搞得比较成功,摊子也大了,就有点膨胀”。一位接近李光荣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然而,华安保险的上市梦一再落空。先是在2007年6月,华安保险试图借壳华盛达(现为刚泰控股,600687.SH)失败,后来2008年李光荣希望先通过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再上市时,遇上了了全球金融危机,上市目标再次落空。
融资没有进来,门店的建设却已铺开,加上金融危机就在眼前,李光荣遇到了压力。
李光荣 东方IC 资料图
2008年9月8日,也就是美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的前10天,李光荣在华安保险召开“公司核心战略推进宣导会”。李光荣在会上承认连锁经营战略推进中出现了问题:购房进度与开业进度不匹配,招聘进度与开业进度不匹配,运营结果与投入不匹配。简而言之,就是购房、招人太快,开业太慢,同时已经开业的门店运营效果也不好。因此,李光荣提出战略中心从建设转向运营。
是年11月召开的“2009年公司运营工作部署大会”上,李光荣开始反思,投资和保险两只轮子有些厚此薄彼了。“常规保险收入少,绝大部分是理财险保障金收入。”李光荣说,“理财险保障金的成本长期看是很高的,尤其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给付压力会更大。”
这个时候反思似乎已经晚了。金融危机已经降临,中国股市一落千丈,华安保险也进入了凛冬,门店建设以及理财险产品都给华安保险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上述接近李光荣的人士指出,对股市的判断正确,理财险就能大赚钱;如果对股市判断不正确,赔付率马上就成问题。所以李光荣最大的失误,就在于2008年、2009年对理财险的判断失误。这个时候在股市上大手笔的人,大部分日子都不好,所以一下子弄得李光荣焦头烂额。
与此同时,保监会也加强了对理财险产品的管控。华安保险的相关理财险产品没能再获得批复,一些门店也相继被卖出。
华安保险也从此渐渐走向了默默无闻。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搜索更多: 李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