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界的扛把子海底捞终于在5月17日递交港股IPO招股书。从一家街边的麻辣烫串店,到如今的“火锅头牌”在中国60万家火锅店中,海底捞以36.2%的成长速度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中式餐饮品牌。去年,其营收超过106亿元,净利润达到11.94亿元。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5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在91.8元,2017年人均消费为97.7元。在消费升级物价飞速上涨,房租、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时代,海底捞的人均竟然比三年前多出5块9,仅增长6%。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海底捞靠的是速度扩张门店,招股书上显示,2015年,海底捞还只拥有112家门店;截至2017年末,门店数量达到了273家。
海底捞门店疯长
其实早在2012年的时候就有传闻称海底捞要上市,但是为何等了这么久才有动作。其中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海底捞需要扩张,从招股书上我们看到2015年,海底捞只有112家餐厅,3年时间已经增加至320家,其中,中国内地有296家,其余24家位于海外。不过,对于主做国内生意的海底捞而言,海外市场贡献也在提升,去年已占总营收的6.8%。其二就是当下新兴火锅不断崛起,比如小龙坎、大龙焱等等,海底捞不能只靠服务取胜,产品的味道也是至关重要,所以选在这个时机上市。
众所周知,海底捞火锅店遍布祖国各个角落,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其中海底捞在二线城市开店最多,到去年已有120家店。因此,二线城市营收总额也最多,去年营业额超过52亿。相比之下,海底捞在一线城市目前有65家店,三线及以下城市有69家店。
饮食行业能支撑你走下去的就是产品的味道和店家的服务,而海底捞就是用特色服务留住顾客,通过提高翻台率来控制成本。
去过海底捞的朋友都知道,他们家菜品的价格并不便宜,甚至比同品类的火锅店还要贵上几分,但是其服务却可圈可点。
顾客去吃火锅,可以深刻的体会到“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吃完火锅后还可以享受海底捞提供的免费擦鞋、美甲等服务,这一点其他火锅店很少能做到。除此之外,海底捞CEO张勇在某次演讲中提到,为了留住客人,张勇帮人带孩子、拎包、擦鞋。无论客人有什么需要,都一一满足。客人用餐时,他站在一边;客人抱怨喝酒伤了胃,他就熬一锅小米粥;客人夸奖辣椒酱好吃,他就送人几罐。
在城镇化进程以及消费升级过程中,海底捞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服务正好迎合消费者对于食材和就餐环境氛围的需求。
如今,在一线城市,这种过于贴心的服务偶有被顾客贴上“过分打扰”的标签,笔者有次去吃饭,就换盘子都不下3次更别说甜水加饮料了,本来跟朋友说着话突然就被打扰了,过分的热情让人们也有些不适。但在海底捞迅速扩张的二三线城市,这类服务仍然是消费者选择海底捞的原因之一。
严谨的供应链物流
根据招股书显示,海底捞目前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餐厅经营、送外卖、卖调味料。其中,超过九成收入来自餐厅经营,去年,餐厅经营贡献103.39亿元。其次是外卖业务,去年收入2.18亿元;销售调味料及食材收入仅有0.3亿元,近几年增幅不大。
对于吃火锅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它的原材料是否新鲜,肉质是否鲜美。所以在这方面张勇有着长远的目光,在海底捞逐渐成熟时张勇夫妇陆续成立附属公司,专门为海底捞提供细分业务,为以后的海底捞做食材提供。
其中,蜀海集团主要提供仓储物流,颐海集团则供应海底捞定制产品等。去年,前五大供应商占海底捞总采购额的占比已达到81.7%,2015年仅有63.3%。
具体执行环节,如果原材料不需要加工,海底捞则直接与第三方供应商签订合约。如果需要加工,海底捞则选择具体的供应商,随后,蜀海集团等公司再购买食材并进行加工。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