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华东基地项目,从2011年到2015年底,4年时间完工85%,随后两年却以每年5%的工程进度缓慢推进,仅剩15%工程量,截止到2017年底仍未完成。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7年底,华东基地一期项目分别累计完工40%、60%、70%、85%、90%、95%。截止到2017年底,实际投入17736.47万元,占拟投入19380万元的91.52%。
新零售“身陷窘境”
主营业务处于“低谷”的三全食品,4年前启动了意图突破“天花板”的新零售利器“鲜食科技”O2O项目,希望能够为三全食品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市场也对于该公司“新零售”业务布局给予厚望。
备受市场关注的三全鲜食(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鲜食科技”),定位以“商圈+社区”场景服务城市白领用户的“鲜食科技”O2O项目,2015年在上海、北京等地写字楼铺设鲜食售货机,同步上线鲜食科技手机APP。
三全食品董事长陈南曾对外表示,公司鲜食业务主要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运行,2014年在上海开展鲜食业务试点并取得初步成功,北京市场2015年6月正式运行,启动规模是100台。
5月16日,《华夏时报》记者在调查上海、北京两地的鲜食科技经营情况发现,目前在三全鲜食APP能公开搜索到的北京区域为数不多的售货机网点中,鲜食科技北京世桥国贸公寓处的售货机在经营时间却处于“无餐可供”的状态。
记者查询鲜食科技APP发现,当时上海世贸商城、上海中瑞商务大厦、新上海城市广场等处售货机在营业时间均显示为“售货机暂时未配餐”的状态。
对于上述现象,《华夏时报》记者向鲜食科技相关工作人员咨询求证,被告知北京世桥国贸公寓处售货机的现象在北京并非个例,鲜食科技北京市场停摆已有近1年时间,至于未来何时重新开始尚不知晓,目前仅有上海市场还有零星售货机处于营业状态。
“在使用鲜食科技APP时感觉APP订购页面较为单调,软件使用中常出现卡顿,用户体验较为一般。”一位专业人士在使用上述这款APP后表示。
鲜食科技主推的另外一个销售渠道是微信小程序“FUNBOX趣盒”,但本报记者在FUNBOX趣盒中查询显示,目前上海市场中仅有银联国际、华住酒店、富国基金等10处左右售货机还能正常使用。
对此,记者在同鲜食科技上海区域工作人员求证目前上海区域经营情况时,未能得到正面回复。
从APP到小程序,鲜食科技在“新零售”项目显然还在坎坷“探索”。三全食品也表示,面对竞争激烈、日益成熟的餐饮市场,应对快速崛起的新零售概念下的生鲜便利连锁市场,鲜食科技作为其全资子公司,仍将继续研究升级自动售卖机,未来将逐步加大推广力度和范围。
“新零售在国内的发展趋势,仍尚待进一步观察,新零售快速发展同时,传统零售的红利仍有很大潜力可挖掘。”宋清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较而言,部分如无人办公室货架等新零售项目成本优势等其实并不明显。
《华夏时报》记者发现,鲜食科技2015年、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716万元、1033.5万元,而同期净利润则分别约为-846万元、-2200万元。
《华夏时报》记者在三全食品2017年报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一览中,主要子公司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情况中已无法查找到已连续存在两年的鲜食科技相关经营信息。鲜食科技目前经营状态是战略收缩还是有其他难言之隐,令市场产生更多猜测。
宋清辉分析认为:“虽然收银员工作能够被取代,但运营、补货、营销、清洁等仍需人工操作,仅是降低了部分人力成本而已,总体来看,无人办公室货架零售项目综合成本,如后台支持技术研发和部署成本、特别装修成本、RFID芯片硬件成本等甚至比实体店还要高,其前景难言乐观。”
鲜食科技营收和净利润对于三全食品来说或有些“鸡肋”,但是鲜食科技作为三全食品未来的“战略武器”再次“战略收缩”令业界不解。
本报记者匿名向鲜食科技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得知,目前鲜食科技经营模式上主要通过“公司内部”申请介绍安装的方式实现,产品原则上只对所在单位内部员工开放。
资深商业模式专家、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新零售最大的特征是对客户的普惠性,同时强化客户体验,通过特殊渠道则违背了上述两大原则,这样的新零售是走不远的。”
对于三全食品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记者电话联系三全食品并将相关问题提纲发至该公司邮箱,截至发稿尚未收到三全食品的正式回复。
《华夏时报》记者 葛爱峰 贺海龙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三全食品转型遇挫:鲜食业务连亏 净利润三连跌
三全食品入局“高难度”早餐市场
三全食品对粽子抽检提出异议申请
坚信粽子质量合格 三全食品对抽检结果提异议申请
三全食品业绩回暖背后:净利仍在低位 “三全鲜食”前景未明
搜索更多: 三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