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食品(002216.SZ)作为国内首家速冻米面食品企业,亦是中国生产速冻食品规模最大的企业,其速冻汤圆、速冻水饺、速冻粽子、速冻面点等主打产品常年稳居行业前列,身负“开创者”、“领导者”的明星企业光环,如今却陷入如何打破自己“天花板”的困境。
面对主业经营的低谷,三全食品对投资理财的“副业”却“乐此不疲”;2008年2月其登陆A股,首发募投项目建设10年之久却仍未“完工”身陷窘境;《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新零售”项目的突围遭遇“大面积停摆”。
超级品牌的尴尬
三全食品2017年财报显示,该公司营业收入约52.56亿元,同比增长9.93%,扣非净利润约4315.76万元,同比增长156.83%,速冻食品销售收入占其营业收入达98.98%,汤圆、水饺、面点及其他、粽子则分别占当年营收约29.38%、37.78%、27.56%、5.08%。
相关数据显示,三全食品2008年到2013年其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844.05万元、8986.75万、1.25亿元、1.32亿元、1.37亿元、1.09亿元;2014年到201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666.54万元、-1603.00万元、1680.42万元、4315.76万元。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发现,三全食品扣非净利润相比2013年前呈现出明显“断层”,而相比2013年36.03亿元的营业收入,三全食品2017年营收虽然已达到52.56亿元,但扣非净利润却从当年1.09亿元回落到至今不足5000万元。
从扣非净利润稳定在1亿元以上,到步入“盈利低谷”期,甚至一度出现亏损,即便三全食品股利支付率虽基本维持在20%左右,但相比2013年之前已大幅萎缩“严重”缩水。
速冻食品行业利润率普遍较低,而作为行业龙头的三全食品利润率反而更低,以三全食品2008年至2017年的销售净利率为例,分别是5.64%、6.13%、6.39%、5.12%、5.09%、3.28%、1.97%、0.82%、0.83%、1.37%,销售净利率从2010年6.39%高点呈现逐年递减趋势,直至2015年的0.82%最低点后才开始缓慢回升。
三全食品近两年经营业绩虽相比2015年有所改善,但相比此前差距依旧明显处于低谷期,面对主营业务陷入低谷,投资于理财产品的“副业”却“乐此不疲”。
2018年4月18日,三全食品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5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投资,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在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一年内滚动使用。
一个月后的5月18日,三全食品利用自有资金7000万元,购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利多多对公结构性存款固定持有期JG903期理财产品,本次出资购买该理财产品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的3.50%。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短期内,上市公司选择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只要不违背相关规定就无可厚非。若上市企业疏远主业过度投资理财,或者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这种投资行为并不可取,可能会把主业给荒废了,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利用大笔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也变相体现出公司所属的整个行业或者其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首发募投项目“难产”
2008年2月20日,三全食品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其首发募集资金主要投资项目之一的“三全食品华东基地建设工程项目”(下称“华东基地”)开始推进。
三全食品曾预计,华东基地项目2012年12月31日实现盈利,一期建设计划周期为两年,项目达产后,形成7万吨/年速冻食品的生产规模。若该项目一期建成达产后,可以实现正常年销售收入约4.69亿元,实现年平均利润总额5021.41万元。
令业界未曾预料到的是,该项目建设“开建后”竟达10年之久,截止到2017年底依然尚未完工,让投资者颇有些无奈。
相关信息显示,华东基地在2007年6月14日取得相关《土地使用证》,由于该项目用地上因拆迁户等问题,造成实施计划一再拖延。
在对华东基地项目实施地点变更后,新确定使用土地面积约204亩,分为三期建设,一期项目总投资1938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28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100万元,计划总投资额不低于9亿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三全食品转型遇挫:鲜食业务连亏 净利润三连跌 三全食品入局“高难度”早餐市场 三全食品对粽子抽检提出异议申请 坚信粽子质量合格 三全食品对抽检结果提异议申请 三全食品业绩回暖背后:净利仍在低位 “三全鲜食”前景未明 搜索更多: 三全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