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不是壁垒,为何滴滴的规模也不是?
滴滴的核心业务仍是出行。但在出行领域,它也并未停留在网约车业务,而是顺着产业链爬到上游。
直到最近和美团开战,它才密集甩出2017年成绩单,回应外界质疑。对滴滴来说,为何网约车不能让它满足?
滴滴没有城墙,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共识。城墙通常有两个:技术与规模。网约车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而规模效应并不与融资体量成正比。这让滴滴成为“被高估的存在”。
最先解释这点的,可能是2016年一篇42章经的文章。它指出,滴滴的规模效应,本质上来自供给端。但不幸的是,网约车供给端的规模效应天花板很低。
Lyft的创始人说过,“我们这行,规模效应到了一定的点就没用了,一般这个点就是三分钟的从接单到抵达的时间限制。”
换言之,竞争者只要在供给端付出不高的成本,乘客就完全感受不到差别。
要命的是,网约车的地域性很强,要在某一城市补足供给,成本并不那么大。因此,滴滴的整体优势不能直接转化为局部优势。
此外,中国网约车的最稀缺资源并非补贴,而是资质。这也导致“首汽约车”等国字号玩家能后来居上,滴滴和美团反而经常掣肘。
因此,网约车并非久居之地。今天,滴滴能烧钱把别人咬出血来,明天,别人也能咬下滴滴一块肉。更有钱的对手永远存在,只是还没进入出行领域。这正是滴滴不能安卧于此的原因。
滴滴的出路只有“控车”
42章经说,滴滴真正的唯一出路在于“控车”,正如美团做餐饮的出路在于“供应链”。
最近,滴滴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1、在网约车供应端,滴滴参与了“人人车”的战略融资和E轮融资。人人车是一家c2c二手车电商,能为滴滴的司机提供买车、卖车平台。目前,滴滴的专车、快车司机超过1700万人,关联车辆占中国私家车保有量的10%。
除了买卖,滴滴还想解决二手车与司机的城市匹配问题,比如在A类城市买了二手车,投放到B类城市卖给司机。可以说,滴滴相当于二手车的“流通管道”。
2、此外,滴滴在今年3月与“车和家”合作,生产网约车专用的新能源汽车。此前,车和家曾宣布要造一种便宜的小车“SEV”,专供给共享汽车,但因政策不明最终流产。李想认清“网约车仍是主流”,希望这款车能帮滴滴,将每公里出行成本降到3块钱。
李想曾说,中国的出行市场如果只基于“标准燃油车”,成本结构会很不合理。但滴滴崛起于新能源车普及之前,并无力改造供给端成本。如今,如果掌控新能源车的供应,滴滴未来就能真正提高网约车效率,从本质上改进这一行业。
3、滴滴上线“滴水贷”,要帮司机用汽车做抵押,获得消费信贷。无疑,消费信贷是个受众广、门槛低的刚需,对司机来说,一旦借贷,转移平台也比“跟着补贴跑”门槛高得多。本质上,滴滴在用自己掌握的“车”的数据服务司机群体,来增加他们的品牌黏性。
4、滴滴发起“洪流联盟”,联合31家汽车供应链企业,如一汽、广汽等,打造一个互通的“汽车运营商平台”。换言之,滴滴自己拥有最接近消费者的需求端,供应端则要联合排外,获得独占优势。如果新能源汽车等,能带动网约车、共享汽车的供给成本下降,滴滴要第一个尝到果实。
(来源:新芽NewSeed 作者:呵呵好可爱) 共2页 上一页 [1] [2] 滴滴外卖回应订单骤减:补贴被叫停 短期变化属正常 滴滴外卖为何能撼动美团的地位?有三大成功点 滴滴外卖跑马圈地,疯狂补贴就能所向披靡? 滴滴外卖开启全国对外招商 加速进军市场 高举补贴大旗蚕食美团市场 滴滴外卖走了步妙棋? 搜索更多: 滴滴外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