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更是一个吸血的大窟窿。有媒体披露,摩拜每个月运营成本4个亿,收入1亿,净亏3亿。一年下来就要亏6亿美金左右。摩拜还欠着供应商和用户10亿美金的债务,距离盈利遥不可期。
美团一脚踏进出行市场,大手笔拿下摩拜,当然可以将上市的故事讲得更性感,估值大大抬升。但这个故事能讲多久呢?美团真能玩得起吗?
可以算笔账。根据之前媒体的报道,美团的资金储备有70亿美金。这个数字是2017年5月公布的30亿美金到2017年10月宣布融资40亿美金的总和。
而美团在外卖市场上每个月要烧3亿人民币,11个月就是33亿,折合5亿美金。在南京烧了一年,按照上海的一半力度,算两亿美金,那么美团的账上实际应该只有63亿美金。
今年年初,美团投资了印尼的Go-Jek和印度最大的外卖平台Swiggy,大约耗资一亿美金。美团刚刚以27亿美金收购了摩拜,65%是现金,现金部分接近18亿美金。
收完摩拜,美团账上还有44亿美金。如果再加上要替摩拜偿还10亿美金外债,美团账上能用的就只有34亿美金。
接下来,外卖和摩拜一年要烧掉合计12亿美金。那么美团剩余的钱应该可以用在与滴滴对抗的打车市场了。按照目前美团在上海的低价战略,一单补贴30到40元,一天30万单,一天就要烧掉900万到1200万,一年下来差不多5到6亿美金。
这只是上海一个城市,北京、成都的订单规模是上海的2到3倍。美团刨去外卖烧的钱,摩拜烧的钱,剩下的钱也就够在打车市场烧几个一线城市。但如果美团打车只做几个城市,这个板块就变得毫无意义。
如果要长期对抗,长期烧钱,目前美团根本没有这个实力。那么唯一出路就是去资本市场讲故事,找人接盘。这难道不是“以资本为中心”吗?
做企业不能靠“讲故事”
中国人做企业似乎有一个误区,就是喜欢做加法。1+1+1……不断加下去。好像只有做更多的事情,进入更多的领域,才是一家厉害的企业。
这方面走得最远,付出代价最大的是乐视。贾跃亭被戏称为用PPT讲故事的高手。最后找来了白衣骑士孙宏斌当了冤大头。教训深刻,而且是“断头的教训”。
王兴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喜欢“无限游戏”。有人说他是一眼看不到底的人。但所有的商业都要回归本质。要依靠商业的逻辑,而不是故事的逻辑去推演。
大的企业不代表强,大的企业也不等于伟大的企业。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提出一个概念,“从大到伟大,是中国企业的第二次长征。”他说,中国有很多大企业,但却未必称得上伟大的企业。伟大企业是那些能够长时间保持高水平的投资资本收益率的企业。
过去30年,大量的实证研究揭示投资资本收益率是与企业价值创造和资本市场表现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一个企业能够长期保持高水平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就能够长时间创造价值,并最终赢得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尊重,这样的企业堪称伟大企业。
从中国资本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资本收益率最高的20%的企业,能够给他们的股东带来高达132%的年化收益率,基本与中国实体经济的名义增长速度持平。
所以一家企业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最核心的不一定做的有多大,做的事情有多多,涉猎的领域有多广,而是能把核心业务做强。
比如亚马逊必须要把电商业务做强,苹果要把手机造好,然后才谈得上生态。如果没有这些,就是“生态化反”,沦为笑话。
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CEO的杰克·韦尔奇,在接手美国通用电气时,大刀阔斧的砍掉那些不能在行业中做到第一或第二位置的业务,毫不手软。通过做减法,将资源倾注给最核心的业务上,使通用电气实现数十倍的业绩增长。
美团现在的问题在于每一个板块都不强。团购业务没什么增长空间;酒旅面对携程以及阿里系的压力,很难突围;外卖好不容易把百度外卖挤出,结果饿了吗被阿里全资收购,现在美团外卖要直接和阿里对抗,滴滴外卖又强势入场;摩拜单车迟迟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仍处于大规模烧钱阶段。
这些板块加起来,作为一个故事讲很性感,现实中却是烫手山芋。新入手的摩拜单车和新进入的出行业务,甚至会拖累原有的主营业务。
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在自己主营业务巨亏的情况下,凭借烧钱进入强者林立的领地,并且颠覆比自己更强大和专注的对手。不烧钱是死,烧钱也未必能活,美团接下来的路不好走。
(来源:赵继成频道 文/赵继成)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