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在2017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称顺丰对标的,不仅是四千亿传统快件配送市场,而是十二万亿大物流市场。显然,这个大市场就是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业务。
从近一年来看,顺丰在供应链各环节的布局明显加快,那么顺丰有哪些布局?如此布局背后的战略逻辑是什么?未来又会与京东物流发生怎样的碰撞?
顺丰行业解决方案布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顺丰之所以能形成综合供应链行业解决方案能力,是基于长期以来对快递、重货、冷链、仓储、大数据、国际、同城方面的投入所建立起来的行业壁垒。目前顺丰已形成从产地到消费者全供应链的物流布局。加之直营优势、各环节数据充分打通、操作充分衔接,从而形成产地到消费者全供应链的一体化,具体如下:
来源:顺丰2017年财报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近一年顺丰利用投资,或与其他公司合作组建合资公司事情较多,通过资本的力量,顺丰已经在上市后开始加速供应链能力提升,可谓如虎添翼。
1)冷链方面:成立5家医药公司外,还与夏晖合资成立冷链物流公司;
2)国际方面:与UPS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
3)同城方面:与百度外卖合资组建公司,并投资校园代收乐收;
4)大数据、供应链金融:与同盾组建合资公司;
5)重货方面:与新邦成立顺心快运。
从产品收入来看,重货、国际、冷链和同城收入增速迅速,占比持续上升,板块投资与收入共振前行。
数据来源:顺丰2017年财报
顺丰布局综合供应链行业解决方案背后,主要基于三点考虑:第一,顺应新零售下供应链的变化;第二,通过不断提升议价能力,用单价水平带动收入增长;第三,无纸化导致商务件增速放缓,而电商件货源不稳,所做的业务选择。下面笔者将对这3点进行展开讲解。
顺丰布局背后的原因
顺应新零售下的供应链
新零售核心问题是客户体验,具体来讲是消费者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随时随地体验并获得想要的产品。在这种趋势下,供应链结构需发生以下3种变化,从而满足新零售下的消费者需求:
1)去经销商化:货品直接从品牌商或者产地进当地仓、或直接到店或到家(消费者最短时间内,以最低成本获得产品)。
2)供应链数据驱动:利用消费者画像数据驱动设计,采购和生产(消费者获得想要的产品);
3)门店服务升级:消费者门店体验和门店到家的配送服务(随时随地体验并获得想要的产品)。
从物流企业业务角度来看,去经销商化促进了行业解决方案(产地直发,即品牌商/产地→店/家)、采购运输(品牌商→仓→店)和落地配业务(仓→店)业务的发展。
因此,在这样的趋势下,顺丰凭借自身直营优势下,多年在重货、冷链、国际和同城方面的布局,以行业解决方案切入新零售。
单价带动收入增长
除了顺应新零售发展外,顺丰行业解决方案切入零售的战略主要也是基于溢价优势和市场环境做出的综合决策。
顺丰在供应链布局下,推动行业解决方案能力的不断提升,壁垒越来越高,议价能力持续增强,将以单价拉动收入增长,而非业务量(收入↑↑ = 业务量↑ * 单价↑↑)。
而单价上涨推动力主要来自高价值业务占比提升的拉动。另外,随着顺丰规模不断扩大,成本将可以把控,并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这也是顺丰发展综合供应链的内在逻辑之一。从2017年顺丰票均收入水平来看,价格确实呈现上涨趋势。
数据来源:顺丰财报公开数据,邮政局公开数据
市场环境下的业务选择
上述两点原因都属于战略的主动,那么在市场环境下的业务选择,则反应出了顺丰战略被动的一面。
首先在无纸化趋势下,顺丰商务件业务增速持续放缓,京东又来抢食;在电商件方面,电商件主要业务来源为阿里、京东和拼多多(分别占电商件的72%、12%和12%),阿里和拼多多主要服务商为通达系,京东则有自己的物流。
既然商务件和电商件都无法充分提升顺丰业务量,那该怎么办?靠人不如靠自己,顺丰只能凭借自身供应链优势提升业务增长,从而在商务件放缓,电商件难做的情况下,继续带动公司发展。
数据来源:物流一图数据库
那么,笔者认为,顺丰和京东在供应链解决方案方面的博弈或将成为重要因素。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