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中小型商家成最大牺牲者
当卖家品牌在亚马逊上被仿造之后,影响的不仅仅是营业的下滑,更是对于品牌信誉度的巨大亏损。买家由于无法直接联系到品牌的发货源,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这个品牌自身,最后在网站上的负面评价会直接击垮品牌的后续销售,也极大的影响到了独立品牌在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信誉度。品牌只能选择把消费者引向自己的网站,或者干脆关闭亚马逊的销售渠道。
一位来自纽约和新泽西的商标专利代理Michael Feigin表示,他听到越来越多的亚马逊商家抱怨假货的问题。他帮助客户处理假货在亚马逊清单上移除的进程,最后只发现假货现象越来越猖獗。从另一方面上来讲,假货卖家也针对亚马逊的这一漏洞,向正品卖家进行投诉,以延长暂时的宽限时间获取更多利润。他说:“这就像是当年美国西部淘金时代一样,如果你去中国卖货,那要经历一系列的贸易限制,而从中国公司运向亚马逊的商品却畅通无阻。”
亚马逊打假需步淘宝后尘
自2015年之后,亚马逊就采取不同的法律措施来打击假货商贩。亚马逊鼓励品牌在其网站上注册——甚至包括那些并不通过亚马逊销售商品的品牌。一旦注册成功,亚马逊就会要求所有商家提交相应品牌的授权许可。在2016年,亚马逊与耐克公司共同尝试这种模式。但是假货问题已久屡禁不绝。
在这个问题上,阿里巴巴早就深受其害,不得不采取“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的方式杜绝后患。目前阿里巴巴每年打假直接投入资金成本约在10亿元,并且建立一支2000人的专业打假队伍。1月10日,阿里巴巴对外发布《2017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已关闭24万家涉嫌售假的店铺。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埃里克-布鲁萨德(Eric Broussard)表示,2017年,亚马逊全球店铺的总营收中,超过四分之一来自跨境交易,相较2016年的增幅超过了50%。美国以外的,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卖家,给亚马逊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使得亚马逊提供了比对手更加丰富的商品选择。想要吸引国际卖家,亚马逊的打假道路才刚刚开始。如果不真正得到重视,后果也许不只是股价下跌那么简单了。(新浪财经北美站记者 刘硕)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亚马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