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早之前,就有许多人讨论一个问题:如果苏宁或者国美进入到汽车销售流通领域,汽车市场会如何?这种讨论更多的是针对汽车流通领域的整车制造企业的垄断。然而,当中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被正式拿掉品牌两个字之后,苏宁造车真的成为了现实。
其实,苏宁进入汽车行业的梦想早在十年之前就已经萌动,只是当时的市场条件并不成熟,苏宁与汽车结缘也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2017年,苏宁迎来了自己的汽车时代。7月,苏宁建立了自己的汽车超市;10月,又入股了拜腾汽车;11月,则成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苏宁进入汽车行业,一发不可收拾。
苏宁汽车公司总裁刘东皓曾经表示说,苏宁做汽车的思路,是要打造O2O模式下的汽车生态圈,打造汽车一站式服务网点,希望在信息、支付、体验方面,线上线下完全打通,与更多专业服务平台合作,把服务做得更加贴近客户。
生态产业链!2015年8月,乐视超级汽车中国副总裁吕征宇曾经在乐视云的发布会上宣布,乐视将从技术、业务、资源、营销、资本方面全面开放汽车生态。
但是,乐视汽车生态模式被证明有太多的困难,其中大量资金的投入一旦遭遇瓶颈,整个生态将遭遇毁灭性打击。
那么,今天的苏宁汽车生态就真的能够跨越乐视模式的困境,走向成功吗?
从现在来看,苏宁确实信心满满。
政策带来的机会
中国汽车市场一直是许多人渴望进入的黄金领域,一旦进入,富不可言。问题是,汽车制造领域不仅需要巨额的投资,更是因为汽车资质稀缺,使得大量资本望而生畏。
因此,大量的非汽车领域的资本选择收购方式迂回闯入,就像美的集团就在2003年相继收购云南、湖南客车企业,正式进军汽车业,进入多元化发展。显然的问题是,当时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大量资本最终都铩羽而归。
汽车制造领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只有钱而玩得转的。
汽车销售领域同样是一块巨大的馅饼。不过,汽车销售却不像电视机那样,谁都可以建立售卖店面对市场。汽车市场几乎从计划流通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之后,马上就被汽车整车企业所“绑架”,汽车经销商从毫不讲究边幅的路边大卖场,被跨国公司整容成为一家家高端大气的4S店。
这种机制的转换,为许多资本横亘起了一道不可能跨越的障碍。除非你愿意接受整车企业严格的商业条件,否则,多么有实力的资本都只能在汽车经销市场面前不得不望梅止渴。
苏宁集团,作为中国最有名的零售商之一,同样无能为力。
因为2004年的中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赋予了汽车整车制造商至高无上的权利,尽管当时这种权利的赋予更多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这一等就是十多年。期间虽然有挣扎,毕竟不能逾越雷池一步。
2017年,是中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被废止的一年,同时也是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生效的一年,更是许多资本可以进入汽车流通领域的正式起点。
苏宁,在十年之前的失败的尝试之后,正式启动了汽车生态之旅。
机会在哪
苏宁进入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己巨大的消费群体。
据公司2017年中期财报显示,苏宁所销售的产品包括通讯产品实现收入2206876.60万元,小家电产品实现1465219.50万元,冰箱、洗衣机实现收入1156193.60万元,彩电、音像、碟机1085262.10万元,数码及IT产品1083458.30万元,空调器1030525.40万元。
这是庞大的用户群体。到底有多大规模呢?
有统计显示,从1990年至2015年,苏宁共计售出家电约11.25亿台,包括厨卫电器、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生活电器六大细分品类。其中,生活电器销量约7亿台,占比62.22%;空调销量约1.4亿台,占比12.45%;冰箱洗衣机销量共1.05亿台,占比9.33%;电视销量1亿台,占比8.89%;厨卫电器销量8千万台,占比7.11%。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苏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