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需社会共治
个人信息保护,在国内也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
根据《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84%的网民切身感受到个人信息泄露带来不良影响,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其中21%认为非常严重。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个人信息获取、存储和利用的环节众多,线下和线上传播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追本溯源成本高,发现、查处难度大,处罚、赔偿力度小,这使贩卖及非法使用个人信息黑灰色产业链有了巨大的投机空间。
与此同时,本报记者注意到,这两年来,不少互联网企业均因为隐私或者用户信息安全被推向舆论的风口。
日前,有人士称,“微信天天在看用户的聊天”,一时之间网民热议如沸。
对此,微信方面发表声明称,不会去看用户的微信内容,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微信也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而2017年,携程也因为买机票默认勾选买保险,被指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最终遭到相关部门的调查。
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邓学平发文表示,其实除了支付宝,其他的APP和网站很多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大数据时代,要想摆脱信息裸奔的命运,除了靠商家的道德自觉,更重要的是靠消费者的权利觉醒和监管部门的强力执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个人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之下,社会各界对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的呼声亦越来越高。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吕薇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业务的迅速开展,个人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容易。要尽快制定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标准和操作程序,在必要的时候出台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要通过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和协会,对掌握个人信息的运营单位或者机构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的资质审核与认证。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学勇亦建议,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及时出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大数据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等配套法规。
据记者查阅,2017年以来,有关部门在保护公众信息安全方面动作频频。
先是2017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接着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特别明确了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打击网络诈骗。而7月,国家网信办等四部委又启动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
此外,有消息称,2018年年初,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制定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报批稿即将发布。
华夏时报 记者 王兮 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支付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