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有的人曾经踩上了风口但还是没有能飞起来,江铃汽车就是这样一个企业。12月15日,一条来自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铃汽车”)的人事变动消息引发了业内的关注。“因工作变动原因,董事会批准李青先生不再担任公司副总裁、执行委员会委员、江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江铃汽车在当天发布的公告中表示。
在李青任职期间,江铃与福特进一步扩大合作,引入福特旗下车型,使得江铃由商用车领域逐步向乘用车领域发展。李青辞职后将不再担任任何职务,此次人事变动也被认为是为江玲乘用车前11月销量下滑“买单”。经济观察报记者致电李青,但未能接通电话。江铃汽车发布的2017年11月产销快报,江铃驭胜当月销量为828辆,同比暴跌89.96%。如此断崖式的下滑在自主汽车品牌中较为罕见。
去年,江铃驭胜一度高歌猛进,同比增长90%,但今年上半年江铃驭胜销售2.31万辆,再度同比暴增302%,但是从下半年开始却戛然而止,直至11月出现了仅销售800辆的惨烈局面。今年前三季度,江铃营业收入224.35亿元,同比增长30.21%,但净利润为6.43亿元,同比大跌41.15%。
实际上,江铃驭胜项目从2006年左右开始酝酿,并于2010年正式推出,从此江铃这家传统商用车企业正式进军乘用车市场,江铃也成为国内商用车企“商转乘”的典型代表。然而征战市场7年来,江铃驭胜未能实现市场突破。虽然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江铃驭胜曾实现快速增长,但是到了下半年增长势头却掉转急下,后劲不足。
如今江铃驭胜的年销量不过2万多辆。这样的结果极大地拖累了江铃汽车的业绩表现,使得这家曾经创下颇多辉煌的商用车龙头企业处在了利润不断下滑的窘境之中。江铃驭胜难以进入主流,背后有着多重因素,比如缺乏独立的品牌形象是一个关键点,而要点又在销售渠道方面——多年来江铃驭胜与江铃商用车混合在同一个渠道中销售,造成江铃驭胜品牌形象模糊。
更让江铃雪上加霜的是,其重要合作伙伴福特,为了改变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不利现状,正计划建立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欲将国内的所有福特品牌的产品整合到同一个营销机构当中。这意味着,江铃借福特品牌来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愿望或也将落空。
满仓踏空:转型错失机遇期
江铃集团曾经是国内汽车集团当中极富创新力的一家,其有着辉煌的过去,特别是与外资品牌之间的合作开创了行业先河。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江铃就与日本五十铃之间展开合作,并吸收其技术打造出自己的商用车产品。后又在1995年引入福特汽车,双方合资打造的福特全顺销量超过百万辆,成为国内商用车市场最具代表性的车型之一。
这些做法使其迅速跻身国内商用车龙头地位,直到目前江铃仍旧是国内商用车市场的主力军。但如今一大批国产轻客车型的崛起,全顺演绎了十几年神话的王朝,正遭遇被倾覆的风险。2015年,全顺累计销售66815辆,同比下降7.3%。2016年,全顺累计销售65475辆,同比下降2.01%。截至10月,2017年全顺销售42434辆,同比下降20.84%。
2012年,在轻客领域领先的江铃进军SUV,推出了驭胜SUV车型,这款产品比“神车”哈弗H6面市时间还早。而驭胜SUV是江铃旗下首款乘用车。但实际上,江铃驭胜品牌其实早在2006年就提上日程,但直到2010年才上市,这已经比转型成功的长安汽车晚了好几年。
但江铃绝对赶上了中国SUV市场井喷的节点。但此后,驭胜品牌的发展十分缓慢,在之后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只有S350和S550两款SUV车型上市,产品线严重匮乏。而在福特品牌乘用车方面,也在2015年才正式引入,随着SUV撼路者、MPV途睿欧的上市,江铃汽车才真正搭建起由福特和驭胜双品牌组成的乘用车格局。撼路者性价比不错,但并未取得预期市场成果。
“产品研发速度慢、缺乏竞争力;品牌知名度没打开;渠道战力没打开是主要原因。最要命的可能是的乘用车和商用车在一个渠道销售,商用车的团队和渠道来卖乘用车”。江铃汽车一位高层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驭胜错过了很多次发展时机。”一位江铃内部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作为转型的核心,江铃驭胜错综复杂的背景也某种程度给它的转型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江铃股份的股权关系复杂,其第一和第二大股东分别是江铃控股和福特汽车,驭胜品牌便由江铃和福特联合打造。而江铃控股旗下还有同是自主乘用车品牌的陆风汽车。
江铃控股的股东是江铃集团和长安汽车,长安汽车旗下也有其自主乘用车品牌。因此,在同一集团内部分布着多个不同的自主品牌,不仅存在着潜在竞争关系,还让外界难以将其正确区分。 共2页 [1] [2] 下一页 产品结构调整失利 江铃汽车上半年净利润下滑超两成 江铃汽车表现平平:净利下滑逾四成 尚待商用车东风 江铃汽车SUV销量下滑47% 寄望新车型扭转业绩 江铃汽车正处青黄不接之际 商用车利润不断创下新低 搜索更多: 江铃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