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年往返中国,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就是,在中国最流行的企业文化就是,稍微一成功就什么都想做。多元化经营是国内非常普遍也是很流行的企业文化。
的确,在中国过去的野蛮增长时代,不管我们做什么,赚钱都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奇迹,有多大概率可以复制到未来的40年?我觉得其实是会蛮难的。
在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未来的不确定性上升很多之后,我们企业的经营策略是否需要做出调整?是回归主业还是持续多元化扩张?这是我们今天重点关注的话题。
世界大公司主流趋势:去多元化
从多元化经营到集中主业是过去40年世界大公司的主要趋势。
根据麻省大学教授Lawrence Franco对美国、欧洲、日本 “去多元化趋势”做过的一个统计结果来看,在1980年至2000年期间,三个国家或地区前200名的大公司中,多元化经营公司的比例逐年递减(左图)、集中主业公司的比例逐年递增(右图)。欧洲和日本的去多元化趋势,基本上比美国要慢上十年左右。

为什么美国公司能安然度过金融危机?
为什么世界上很多大公司都开始越来越“去多元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2008年次贷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为什么美国公司安然度过,而欧洲和日本的公司却遭到重创?

关于企业能够安然度过次贷危机的原因,也许不同行业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角度。但是这张图反映的就是,集中主业的公司往往比多元化经营的公司,拥有更高的现金比重。而大家都知道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银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都不愿意放贷,大家都把手里的现金捂得更紧。
因此,在危机发生时,你手里的现金越多,你渡过危机的概率就越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在危机发生的时候,现金为王。这是我们所有企业面对经济危机风险时都应该牢牢记住的。
强大如可口可乐,也曾在多元化上栽跟头
可口可乐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美国老牌饮料公司。二战后,可口可乐精心策划市场推广活动,一度风靡市场,但是到了1980年代初,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从二战后的60%下滑到1983年的24%。
1981年,可口可乐的新总裁RobertoGoizueta临危受命,开始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包括多元化经营战略。1982年,可口可乐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不仅如此,他们决定改变传统可乐的配方,推出New Coke。
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给可口可乐带来任何业务上的扭转,反而使得公司的财务指标不断恶化,股价一路下跌。
1986年的时候,可口可乐重新调整,把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剥离出去,同时根据金融市场对公司资产结构的偏好,把可口可乐这个公司分拆为两个公司:CCE(Coca-Cola Enterprise,可口可乐瓶装公司)和原有母公司,同时将这个新公司独立在纽交所上市。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可口可乐首席增长官:要催生更多10亿美元品牌 港媒:中国消费者为了自身健康对可口可乐说再见 港媒:为了自身健康,中国消费者对可口可乐说再见 中粮要下大棋:20亿入股加多宝 可口可乐在华调组合 手握可口可乐和加多宝两张王牌 中粮要下一盘饮料大棋 搜索更多: 可口可乐 |